【题目】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虽然无法回到天真无邪的古代,采薇而食,种菊悠然,如古人般寄情于诗意的山水之中,但是,当我们捧起一本本书卷的时候,历史的山水人情也许会像纤细的火柴一样,在内心燃烧出诗意的清香。请以“卷中有山水”为题作文。
一、写作指导
先说审题。同学们在思考辨析时,要抓住文题中的两个要素。一是“卷”。提示语中“当我们捧起一本本书卷的时候”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这里的“卷”应该是书卷。有的同学把它理解为“考试卷”或是课本,视野就显得狭隘了,沉重的学业已经将他压得看不见其它书卷了。二是“山水”。对“山水”理解的层次和深度。将决定文章思想内容的厚度。首先,“山水”指的是自然之山水,这是其基本含义。围绕自然山水来写是可以的,但这样写很可能会显得单薄,你有必要有所拓展。提示语告诉我们又一重要信息,由“历史的山水人情”可以推断,写“卷中有山水”也可写“卷中有人情”。但必须要注意的是,即便写“人情”,也不可将“山水”置之一边,弃之不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将“人情”放到“山水”中去写。
再说选材。既然可写“人”可写“情”,写作素材就顿然开阔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等诗句都是山水与人情紧密结合的佳句,引用过来肯定可以为文章增光添彩。再进一步展开联想、想象,“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等等,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竟渗透在那山水之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其中似乎还隐含着一种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同学们通过“书卷”这一切入口,可以放眼山水,审视或欣赏种种历史生活画卷。“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远的、近的,具体的、抽象的,皆可形之于笔端。可以说,“卷中有山水”这一文题使我们腹中有诗书的同学有了一显身手的广阔天地。
卷中有山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常常羡慕古人的这种洒脱与自在,想想遍阅群书之际又能走山访水,该是何等惬意之事。虽然受制于各种原因自己不能如过去的大多文人墨客一般能自由亲临山水田园,但是书不也是一种自然写照吗?我何不开卷而览山水呢?这不失为一种人生情趣。
清人张潮说过“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仔细品味自有其中的道理,套引一句话可以说,文字是凝固的山水,山水是流动的文字。一部书就是一卷长长的人文风光画。这里有“大漠古烟”的悲壮边塞,也有“小桥流水”的柔美江南;这里有文人“仰天大笑”的浪漫洒脱,也有武将“醉卧沙场”的英勇豪壮;这里有古典建筑的匠心独具,也有自然山川的鬼斧神工……于是,我在李白、杜甫的身后寻觅,在王勃、苏轼的屐痕上沉思,在白乐天、陆放翁的吟诵中品味。那字里句外流露着对自然的亲近,更充满着对生命的感悟。天地间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在其淡墨浓彩之中,或磅礴雄浑或宁静幽谧,或行神灵动或奇光异彩,或肆意挥洒或精雕细刻,渐渐地把我带入一个斑斓的世界,让我观其色彩,闻其声韵,悟其真谛,进而心翔蓝宇,魂飘山川。
拥卷在手,伴着书香,你会觉得那字里行间皆为层叠之清山,潋滟之绿波了。细细品味,便有满目的芳草萋萋、绿树飒飒,有满怀的烟岚缭绕、云霞灿烂,如闻淙淙泉声、清清松风,如临奇峰峻峦、古道关边,拥“落霞与孤鹜齐飞”,入“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境,心中天地为之开阔许多。
心是一块风动石,只要心不褪色,不沉沦,不苍老,捧卷在手就有一种居高临下、满目青山的大气。21世纪的今天,我在“桃花源”里留恋,在“赤壁赋”中沉醉,在“岳阳楼”下凝思,在“腾王阁”前遐想,领略“秦月汉关”的悠远,体会“大漠孤烟”的悲壮……
陆游有言:“万卷古今消永日,一帘昏晓送流年。”纪晓岚又云:“书似青山常乱叠,灯书红豆最相思。”在孤寂的书斋岁月里,如果加一些山水的点缀,那么在枯燥中必然会增添一些晶莹之彩、芳香之味和清冽之韵,让我们即使在漆黑的夜里,心中也总亮着一盏不灭的灯。
卷中有山水。书就像石上清泉,洗濯去我心中的尘埃,又像绿湖白莲,坚定了我高洁的品德。揽卷在心是对人生阅历的扩展和对生命高度的提升。
卷中有山水
闲暇时,习惯于手捧一本《论语》,聆听圣人教诲,感受卷中山水。
《论语》中何来的山水?有人不禁要问。的确,《论语》中没有对大山大河直接的讴歌咏叹,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韵味,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波澜壮阔,也没有“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深沉慨叹,更没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凄婉动人。但《论语》中却有山有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论语》中的“山水”便是它的“仁”与“知”。
孔子之仁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专家指导2013年命题作文“心灵的屋檐”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
下一篇文章: 专家指导2013年新材料作文“老人和陌生人的问答”范文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