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巍巍泰山矗立万载而不倾。“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夫子认为,“仁”是人的最高准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坚守。“文行忠信”,读到这字字千钩的话,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不正是对“仁”的含义的最高诠释吗?夫子之文气来源于他对世间万物的仁,对世间生灵本真的尊重。他的“忠”,他的“信”,他的一切美德都是对“仁”的践行。《论语》中“仁”宇出现得不多,可每一个字、每一段论述,都让人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夫子的三千弟子之中,对他的一言一行景仰膜拜。“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是天下在他的“仁”下变得渺小。子之仁如山,一座巍然不倒、永难翻越的山。
孔子之智,如滔滔江水奔流万世而不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眼中的“智”不是世故,不是小聪明,而是仁之下的智,是群山中的大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中的智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人类智慧的渴求,对精神财富优于物质财富观的肯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智不是私财,它被人们分享时才真正地实现它的价值。孔子对智的解读,为《论语》增添了另一抹亮色,从书中的“智”我们感受到那双整理过“思无邪”的诗经的手如何将《诗》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智慧春风化雨,溉泽万世:感受到那双听《乐》的耳,那双识《礼》明《易》的眼将水的灵动化作人类思想的滚滚波涛。
《论语》中的仁和智,让我这个后生感受到世上最高的山,最深的水。高山仰止,面对满卷的山水我只有一句话
“朝闻道,夕死可矣。”
评点
能选中《论语》入笔,足可见其胆识;能从《论语》中看到山水,足可见其目光之锐利:能看到“山水”便是它的“仁”与“知”,足可见其理解力之深刻;能从山水中演绎出“人类思想的滚滚波涛”,足可见其笔力之雄厚;能于彬彬有礼间轻松完成这篇文章,足以让人感到此“后生”之可畏。
卷中有山水
销一炉易安的瑞脑,执一壶青莲的美酒,随手翻开那一卷尘封已久的往事,无数或悲壮或绚丽或浓艳或淡雅的画面扑面而来。
卷中有山。
看!那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泰山,一千多年前那位心忧天下的老者将他不多的激情留在了这里。瞧!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庐山,在这千变万幻的深山中,你可曾发现苏子留下的轻快的足迹?还有那位狂傲的诗人寄放白鹿的青崖,那顽劣的石猴称王称霸的水帘洞天……怎么数都数不过来,但是,它们多得过那些如山一般的男子吗?
卷中记载着那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他以一腔热血展示了山的不屈:卷中记载着那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神算军师,他于从容谈笑间诠释了山的稳重:卷中还记载了那位“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顽强斗士,他运笔如刀,为后人刻画出山的冷峻。
卷中有水。
泉水,当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淡雅;潮水,当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之澎湃,海水,当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之浩渺:江水,当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之从容。还有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流,那是水的豪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小溪,那是水的婉约。这水哟,流淌了千年,流过秦汉,流过唐宋,流过元明清,带来了若干如水的女子。
易安居士是湖水,夏日里滋养一池的青莲,映日别样红,尽显婉丽之姿,冬日里又是凛冽的寒冰,经得起刀削斧砍,更不提那宋朝的区区风波。西子就如那溪水,缓缓流过故国烧焦的土地,流向那不知有多远的远方,可春天到了,积雪融化,溪水又活了过来,据说那小湖上还停着她与范蠡划过的小船呢。至于昭君,她是黄河水呀!从天上来,奔向大海而去,那么决绝,头都不回,她是没有退路的呀,谁见过往回流的黄河之水?那夜夜不曾停息的黄河咆哮声,可是你不甘的倾诉?
山,水。半卷山,半卷水,山山水水相偎依,词词句句永记载。瑞脑的清香还在弥漫吧,那长长的书卷缓缓合拢,闭上眼睛,可有登山的惬意,戏水的欢快!原来,卷中,真的有山水。 评点 作为一篇考场作文,能有此严谨整饬的构思实在难得。看整体,卷中之山水贯串于全篇,使得文章中心明确突出;观局部,“卷中有山”、“卷中有水”两段如并行的丝线,勾连起两个层次。先落笔于“山”于“水”,接着分别由“山”、“水”展开联想、想象,由物及人,如山的男子与如水的女子二者既相对独立,且又遥相照应。表达恰似行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专家指导2013年命题作文“心灵的屋檐”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
下一篇文章: 专家指导2013年新材料作文“老人和陌生人的问答”范文四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