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写作教学的十个意识
马新民
一、高三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语文教师的任务是什么?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在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给他一粒人文精神的种子,一是设法帮他搞到一张进大学的门票。
那么,具体到写作,我们要想帮助我们的学生拿到一张满意的大学门票,必须对高考写作有清醒的认识。高考,是特殊状态下的写作。作文备考,不仅要遵循一般写作训练的规律,更要遵循高考作文的特殊规律。高考作文的特殊规律可以概括为八各字“高速运作,规则制约”。
所谓“高速运作”,就作者而言,一般只有不超过50分钟的时间。就读者(阅卷人)而言,也最多只能有两分钟。
所谓“规则意识”就是要明白高考作文不是自由创作,是由众多学子共同参与的一个游戏,谁都想在这场残酷的淘汰性游戏中胜出,因此就有了大家都必须遵守既定游戏规则的前提,不然怎样约束参与者的行为,如何来规范裁判的判定。在规则面前没有谁可以特殊,如果说这样的规则确实存在这样那样不太合理的地方,那该由相应的部门组织专家论证,或完善或修正,但在没有作出修改之前,我们只能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严格地遵守规则。
具体地讲,高考作文有规则,也有潜规则。规则是明确标示出来的,如话题设定的写作区间是最大的规则,其次,“要求语”中的有关文体字数等的限制也是必须遵守规则。
所谓潜规则是有高考是由高考阅卷的特殊性决定的,比如必须点题、必须写够字数而不能过多或不足、卷面必须清晰、段落不能碎杂、文体特征不能模糊、说话不能犯忌、不能大段照搬引言材料等等。在高考写作中,不遵守这些规则就可能会被重罚,因此,我们平时就一定要多写有限制的文章,学会“戴着镣铐跳舞”,绝不能偏离了命题确定的范围和要求而片面追求作文的多元、丰富和个性。每年都有写作水平很高的同学因为无视规则而惨遭滑铁卢的例子,要引以为戒。
在这样的一种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我认为,高三的写作教学要有这样一些基本意识。
1.目标达成意识
有人曾要我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我的作文教学观,我的回答是教会学生“有效率地思考,有效率地表达”,我个人以为,这是一种基于素质教育的作文教学观,中学教育是公民教育,不是英才教育。中学语文教学,本来就不应该是教人成为诗人和文学家的苗子,而是教会公民的思考与表达。我总觉得现有的教学模型(这当然体现在课本中收录的范文)文学的东西太多了,高端的东西太多了,教人平实地、有效地表达的东西太少了。而我们的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用文学写作的目标去引导教育学生,希望学生的写作有创意有深度,希望学生的表达更生动更有个性,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资源中古今中外可称经典的优秀作品太多了,标准降不下来。然而,这些人类创造的精华,其实并非我们日常交际的形式,不是我们思考的形式,也不是我们表达的形式。人们认为“取法乎上”,最后寄希望“得其中”,其实是两码事,两个层次的事。叶圣陶曾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的文章,而且非要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我们的绝大多数学生完成学业后,都要进入社会,都要到机关、企业、学校从事具体的工作,都要利用书面文字与各阶层打交道。能真正成为高素养的文学家、理论家、评论家的只能是极少数,可见,培养学生的实用写作能力,是使他们受益终生的长久之计。有效率地思考、有效率地表达就是一个人用最少的时间最准确地表达自己看法的效率。它的标准简单明确,比文学写作的目标明确得多、简单得多,实用得多,而且更具达成度,我们很多教师在文学写作的指导上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下了那么大的气力,可最终恰如煤的形成,得到的只是一小块,为什么不能降低要求,明确目标,以提高学生有效率的思考,有效率的表达的实用写作的能力为目标,从而帮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生活的需求,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服务呢?
而且,按照文学写作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所有学生的写作一定要有个性有创新,一定要写出文学的感人力量,这样的目标又有多大的达成度呢?
所以,我们作文教学的目标绝对不能一厢情愿地追求高远,在设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这是一颗我们的学生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吗?
我想,考场作文的总目标应该是:重审题,写扣题文;重点题,写鲜明文;重文体,写合体文;重结构,写清晰文;重素材,写充实文;重语言,写精彩文;重文面,写整洁文。这是确定作文备考目标的大前提。
2.审题点题意识。
切题永远是高考作文的第一要求,也是作文得高分的前提保证,因此审题自然是重中之重,切不可忽视。随着高考作文改革的深入,有人提出作文要“淡化审题”。客观地讲,近年高考的审题难度降低了,但并非意味着考场作文审题不再那么重要。尤其是2004年高考作文题严格限制了写作内容的范围,审题难度加大,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就高考作文阅卷的实际来看,基础等级“内容”部分分为四等,每一等的首句断语分别为“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虽然内容和表达分开评等限制了过分强调立意与审题的倾向,但对考场上大量的语言平平的作文而言,这是其能进入哪一档的重要的标准。这几年的话题作文每年都有作文内容离题,重判20分左右的。在阅卷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改审题而不是改文章”的倾向依然存在。
在近年来的作文教学领域,个性与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视的方向,但不能忽视共性与规则。因为考试需要用一把尺子来考量所有的学生,华东师大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2003年上海高考阅卷作文中心组负责人周宏在一次访谈中说,尽管有识之士已经多次强调,高考作文并不排斥创新,却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把创新看作高考的敌人,或者认为高考作文的创新只限于形式,思想见解的独特新颖不属于高考。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只需查阅高考的部分一类卷作文便可找到答案。问题是,确有考生因为观点的创新导致得分低于自己的预期,甚至由此引发过媒体和社会的关注。所以,有必要探究一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笔者曾阅读了相当一批此类高考作文,结论是:得低分而与众不同的作文(姑且称之为“创新作文”)有共同特点,那就是读者难以理解其新鲜说法从何而来,和话题有何联系。试想,笔者用较长时间都读不懂你的意思,要阅卷教师在短时间内读懂,未免强人所难。
是阅卷教师不认真吗?众所周知,参加阅卷的教师都是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而且不少是第一线的中学教师,对学生有着深切的理解和感情,和油然而生的责任感。没有对考生作文的整体把握和了解,他们不会随意打分,尤其是打低分。所以,问题还是出在作文本身。分析表明,此类作文可分成两种,一种观点与题目有联系,审题没错,但论述说明或单薄或片面或生涩或武断;一种思维跳跃,全文找不出观点和原题目(或话题)的关系,仿佛在写另一篇作文。这样的作文如何肯定和鼓励你的“创新”? 考场作文有别于平时作文之一,就是阅卷者不可能和你见面,因此你也无从解释说明别人不懂之处。何况,即使平时作文到了需要你说明解释才能让人恍然大悟的地步,也已经游离了优秀行列,所以,在写作时时时想着话题时时刻想着阅卷者,问一问“我这样说是在回答话题的问题吗?我这样说他们会误会吗?”,千万不要搞得阅卷人感觉“你的柔情意我永远不懂”!
也就是说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专家指导2013年新材料作文“老人和陌生人的问答”范文四篇
下一篇文章: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的题型概要与非常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