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教师频道 > 作文教学 > 正文         ★★★
 
高考语文作文发展等级技巧复习7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1/3/9 14:01:01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能力点睛】
    意境深远,主要是针对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的。意境深远就是“意”与“境”融合得很好,或是景物与抒情结合,情景交融;或是象征隐喻,含意幽远;或是诗情画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意境”就是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中蕴涵的或者体现出的含义隽永的境界,它是对形象更高的要求。刻画一个人物,描摹一种情状,如果只是表面的形似,只求其生动逼真,而不能揭示生活哲理,不能表现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不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深思,那么就难说这样的形象是真正的生动的形象。写景状物可以通过象征、暗示等含蓄的手法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所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写人叙事可以虚实相间,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达标要求】
    首先,要理解“意象”和“意境”的关系。“象”和“境”是辩证统一在一起的。“象”指的是作品中具体的艺术形象,“境”指的是产生于具体意象之外的东西,比如传达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等。因此,能否达到意境美,重要的不在于逼真无误地刻画实境,而在于实中蕴虚,在意象之外传达意境。这就是所谓“象外传神”。深刻的意境往往依附于一定的具体事物,也就是说要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展示作者的思想、观点、认识,表达作者的情感,所以,要能达到意境美,还必须用力刻画好意象,写好实境。因此要“化理为象”。
    其次,要善于运用“意境深远”的方法。①采用比喻象征方法。比喻直接表现为一种形象化的描写。有形象不一定有意境,有意境一定会有形象。一连串的比喻营造的往往是一个意境深远的画面。如果我们描写的内容有画面感,同时采用象征手法暗示作者的意念,“意境深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例如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两句话就勾勒出一幅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大海景象,一个比喻描写海燕,象征着英勇无畏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这不是意境深远的显示吗?
    ②借助虚化空白艺术。虚实相伴而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实主要指具体而直接可感的艺术形象,虚指由物象引起的联想、想象。一般来说,往往是先实后虚。我们的作文完全可以借鉴古代诗画虚实相生中的空白艺术。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多给读者一点想象的空间。例如有一篇作文写一个中学生先前对生活感到很悲观,后来是一位盲人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了他,文章最后写他早晨起床,有这么一段:“他飞快地拉开窗帘,然后推开窗子,面对东升的旭日,大口地吸了一口气:‘多好,太阳每天都从我的窗前升起。’”这样的句子表面在写实,实际是写虚,空白处分明是暗示读者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一篇作文在开头、中间或结尾,有那么—处(有几处当然更好)这样意境深远的描写,文章一定会获得发展等级高分。
    ③寓哲理于描写抒情。“意境深远”的作文表现在语言上往往蕴含哲理情趣。显然,这种哲理不是直露的,而是寓于描写抒情之中的一种理念。请看一篇写雪的作文:“好大一场雪,大地一尘不染,白茫茫一片,晶莹纯洁。太阳出来了,雪化了,污水沟显露了出来,令人扫兴,不过,宽阔的路面被雪水洗得比原来更干净,路边的常青树更加显得苍翠。”仅仅几句话,意味深长。看世界,虽然也有黑暗、污浊,但更有光明、美丽,应一分为二,不能只看一面啊。
    当然,写作的高手还善于通过在艺术画面的描绘中追求语言的音乐性,或者在艺术画面中融入与文章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音乐内容,达到诗乐结合、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考场评分细则将“意境深远”分成三个层次,即达到要求(基本符合该评分点要求)、比较突出(全面符合该评分点要求)、突出(全面符合该评分点要求,且有优异表现)。“达到要求”可给3-6分,“比较突出”可给6-12分,“突出”可给12-20分。
    【经典回放】
    经典试题(一)
    (2006年全国II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构思本题时,不能脱离材料单纯地谈读书很重要或读书是种享受,首先要“全面理解材料”,明确它展示的是我国当前存在着阅读危机;其次是选准“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切入进来。仔细分析材料,不难发现涉及三层意思:一是“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二是对于“为什么不读书”各人有自己的说法,三是网上阅读的比率越来越高。对于以上侧面,你可任选感触最深的一个方面予以阐述。例如,可联系社会现实,指出图书的本质表现为内容的深刻性和文化积累的丰富性,而这一点对提高国民素质非常重要,正如有位名人指出的“鄙视书、不读书,是深重的罪过。由于这一罪过,一个人将终身受到惩罚;如果这一罪过是由整个民族犯下的话,这一民族就要因此受到历史的惩罚”;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谈论不能光看对阅读的认同率是高是低,重要的是读书是一种行为,只有付诸实施,才真正说明具有读书意识;可以探究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深层次原因(比如有些人越来越沉湎于物质享受之中,以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取代了读书;有些人是被越来越芜杂的人事、越来越繁重的工作所困,丧失了读书的时间与乐趣;在目前的教育中,在没完没了的背题、押题、练题的求学生涯中,学生们体会不到阅读的快乐,难以养成或保持读书的习惯;图书质量下降,也是影响国民阅读的原因之一,等等)。又如,可比较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的区别(阅读方式、阅读内容不同等),强调网络阅读不能替代图书阅读,备受青年人推崇的网络阅读实际上是种“浅阅读”,虽然我们不能保证传统阅读的内容都是精华,但网络的精华内容比传统阅读要少得多,网络内容目前还不能同纸质媒体相提并论——需要提醒的是,也不能把网络阅读这一新生事物贬得一无是处。当然,你还可以就如何引导网络阅读(比如提倡网络深层阅读,又如把一些经典着作完整、准确地放到网上以方便网民阅读),如何激发国人读书的积极性(比如举办读书节,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等提出自己的建议。可选角度相当多,关键是不能人云亦云,泛泛而谈;一定要形成明确的观点,写出自己的体验与见解。
    经典佳作
    坐看云起的从容
    吉林考生
    曾几何时,总会在渐渐苍白失去水分的樱花树下,感叹韶华易逝,总也抓不住时间的尾巴,在天地间混噩。
    曾几何时,抚着开得一树绚烂的花枝,满怀生命的极致终将走向物皆两极,阴阳相济,万物生辉。
    曾几何时,仰望夜空孤独绽放的烟火,为它努力上冲、颓然降落的寂寞姿势心痛,不免驻足观望,浮想联翩。
    而今,我已渐渐入俗,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让我感悟到它的深刻之处,而让我感触至深的一句就是:物皆两极,阴阳相济,万物生辉。
    它让我明白事物的不完美性。看待任何事物重要的是心态,一切从容,就会看到樱花飘落绝美的舞姿。热烈而张扬的生命还会感觉到烟火的温暖,世界将呈现另外的一番风景。
    如今,很多人为读书犯难,是买上一本厚实而真实存在的书细细品味,还是在网上下载在电脑里翻看呢?多数人最终选择的是网上阅读,因为速度快且廉价,而少部分人却不免抱怨现在的人们太过追求物质化了。
    其实不然,闲庭信步,一卷在手,偶尔抬眼张望云聚云散,读的是一种感觉和韵味。或一边听着轻音乐,白板黑字或漂亮的背景配上动感冲击视觉的文字编辑形成,读的是内容和内容背后的深刻。
    以坐看云起的从容,看待事物的两个极致,也就无所谓美与丑、善与恶了。
    巴金一生着述无数更阅书无数,家里书橱更是星罗棋布着纵贯古今的书,他以个人的从容品味着这些泛黄的古书抑或是油墨味十足的新书,他读的是一切文字背后的东西,并将它们化为自己的人生态度,直到他的生命终结,依旧是个好读书的智者和勇者。
    再一想,巴金所处的是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信息的传递、更新更是在分秒之间,因此,他也会接收来自因特网上快而方便的信息,并作为自己的研究之用,同样为人类的文学领域开拓新的途径。
    因此,读书的介质与否无关重要,重要的是读书的心态,从从容容,物皆可为我用。
    而生活亦是如此,不如意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若执着于外物,受伤的是自己;放开自己的人,从容面对磕磕碰碰之后,你学到的其实是更多,失败是成功之母,俗语简单却永远是对的。
    云淡风清,蔷薇香溢,袅袅轻烟,世界万籁无声。
    添一杯香茗,握一卷诗书,我们深深呼吸,坐看云起。 达标秘诀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开篇用排比的手法将人拉入考生所创造的意境,给人以美感的同时又产生无尽的遥想。抒情中深刻,内涵中议论,哲思深沉,再有机地结合两者,使文章增色不少,极具感染力。以深情的方式去阐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潜移默化中让读者吸收它的精辟之处,结合现实中的问题告诉人们读书的重要,又引发出人生中面对种种从容的心态更为珍贵,使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得到进一层的升华。考生思路清晰,文采斐然,精彩的抒情背后是深远的意境,乃考场中不可多得的一篇佳作。
    经典试题(二)
    (2004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仅为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该调查认为: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与品质,体现了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这是一道典型的关系型作文题。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是一个非常前沿且深具时代意蕴的论题,凸现了浙江这个文化大省的世界级的文化视野。从当前世界发展格局的态势来看,人类文明已呈现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交融趋势,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正在发生有机融合,人类进步过程中偏废这之中的任何一方均会导致灭绝性的灾难。人类要想进步,必须学会用“两条腿”走路。
    作文引导高中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思考社会矛盾。它是一般青年人都能够面对,能够亲历的事情。年轻人应学会面对人生,面对社会上发生的矛盾,要有自己的想法,整体能反映综合能力。
    经典佳作
    菊?竹?民族
    浙江考生
    菊 篇
    喜爱菊,喜爱它淡淡的幽香,喜爱它朴素而不华贵的外衣,喜爱它高洁而不庸俗的气质。
    晋陶渊明独爱菊,就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优哉优哉的画面,这是他“性本爱丘山”的真实写照。
    司空图也曾在《诗品》中这样写道:诗的意境就是“空潭泻春,古镜照神”,而诗的品性则应当是“人淡如菊,淡不可收”。
    菊,蕴含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品性;做人,就应当像菊。
    竹 篇
    也喜爱竹,喜爱它的参天耸立,喜爱它单纯而不斑斓的绿裳,喜爱它憨实而不傲慢的品格。
    苏东坡在一片竹韵萧萧中低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欣然。
    当谭嗣同临刑时高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声如洪钟的声音惊落了刽子手的刀时,我肃然。
    竹子“清气满乾坤”的气节,乃我中华民族的灵魂;做人,也应当像竹。
    窸窣翻动的书页,褪色成一幕幕史剧。从诗歌中领略古人的狂放不羁;从词曲中感受古人的哀怨愁肠;连接着昔日芳华的斜阳系缆,凝聚成心中的一卷绸缎,沉淀下来的是竹与菊的灵魂,我们自身的修养。
    民族篇
    然而,在这日新月异纷繁芜杂的世界,月光渐渐褪去,竹与菊的影子越发黯淡了。
    看惯了“绿云扰扰.渭流涨腻”,那些美妙女子头上的形形色色一丝一线在空中飘扬,却再也体会不到“众里寻他千白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玄妙;
    看惯了脏话连篇、 “妙语连珠”,却再也难觅诸葛武侯当年舌战群儒,智慧的光芒四射冲天日的盛景;
    看惯了一个个浓妆艳抹的躯壳,却要问,那饱含激情的精神何在?
    逝去的是精神,沉沦的是民族,罗素在《幸福的本源》里批判这种人“足以亡国”。
    我也想在这世纪之交面对这智慧的沦丧,呼唤人文素养的回归,呼唤一份“竹”与“菊”——精神的充盈,没有精神,何求发展?
    达标秘诀
    文似看山不喜平,怎样避免主旨的表现陷于平白直露?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样式。作者要表达的是我们这日新月异纷繁芜杂的世界需要人文素养的回归,但在行文中却从“菊”和“竹”起笔,写“菊”的“高洁而不庸俗”的气质和“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品性;写“竹”“清气满乾坤的气节;“菊”和“竹”的身上,焕发着狂放不羁,渗透着哀怨愁肠,连接着斜阳系缆,凝聚成一卷绸缎,而这些充盈的精神,正是民族素养中最可宝贵的。在这种精神即将逝去,民族将沉沦之际,我们需要“菊”和“竹”的光芒扫去我们浓妆艳抹的躯壳,给我们的心灵洒上银色的月光,找回那饱含激情的精神。唯有如此,我们的民族才能发展。文章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误区警示】
    高考文题
    (2004年辽宁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的母亲时说:“您有这样出色的儿子,一定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这位母亲的话令人深思。功成名就确实让人骄傲;但平凡充实,也足以令人自豪。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这是典型的关系型作文题。这一话题能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令人自豪的人和事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的。“每一滴露珠,都能反射一轮太阳”,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世界决不独是名人与胜者的天下。同时这还是一道极富后现代色彩的作文题:关注平凡个体胜过眷顾英雄人物;尊重独立自由神圣平凡的个体,胜过往往专制奴役束缚大众的所谓精英人物;以“真”代替“伪”,以“凡”取代“圣”,以“个人性”颠覆“公共性”,以“个体叙事”反抗“宏伟叙事”。这道试题的出现为我们的写作带来了新的话语范式,为我们建构新的写作理论带来了新的思路。要而言之,这是一道极为平民化、极具亲和力的好作文题,那些写惯了宏大叙事话语模式文章的学生,对这样的私人化的文题恐怕会束手无策吧?
    很明显,这个作文题的导向是正确对待平凡。在人们的认识中,伟大与平凡是两极,平凡与平庸是相等。鄙弃平庸是应该的,但只赞颂伟大而不甘于平凡轻视平凡,却是错误的。一位忠于职守辛勤耕耘的人,不管是名人还是农夫,都是值得自豪的。
    功成名就固然令人骄傲,我们已经习惯了引英雄式的成功、成就为自豪,但不可忽视的是绝大多数人是生活得极其平凡的。显然,辽宁卷“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的导向是正确对待平凡,启发我们关注现实生存,关注生活细节的伟大,在真实的世俗生活中追求生存的乐趣。
    在一般人的认识中,伟大与平凡是两极,平凡即等同于平庸。事实上,鄙弃平庸是应该的,但只赞颂伟大而不甘于平凡、轻视平凡,却是错误的。一个忠于职守、辛勤耕耘、平凡而充实的人,不管是名人还是农夫,都是值得自豪的。
    失误例文
    接受平凡
    辽宁考生
    我喜欢坐在屋后的高坡上走神,随意地看着乡下的野景。看世代在泥土里翻弄的父亲,在我的视野里抖动。可这样懒散的时间总不会太长。母亲会适时旁敲侧击地自言自语,“农民不是人啊!”我知道那是说给我听的。因为书读得还过得去,母亲便把希望押在我身上。希望哪一天我替她争气,考上大学。我十分理解母亲的心情。在这个山高路远的穷乡僻壤,拿什么改变自己的命运。有时我甚至比母亲更清楚。特别是考上了县城这所重点高中后,母亲的愿望分明越来越迫切。这我更能理解。每当看到别人当着我的面对母亲说,“你儿子真有出息。大学的胚子啊!”那时我分明感受到母亲那种幸福的漾动。
    “还有三个月就要高考了。从现在开始进入倒记时。”班主任一脸木然地往下说着。 “现在不仅仅是考上,而是要考上重点大学。”老师一个接一个惊人相似的口头禅,祥林嫂一般在我的耳边温柔地穿透。是的,我知道,就连母亲也不知在哪学会了老师这样的话语,“唉,人家真了不起。考上了北京大学。”是啊,我看来是没有这样风光的时候了。“二摸”只考了四百多分,我是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那天母亲又不辞辛苦,步行五十多里给我送来了我最爱吃的炸圆子。辛劳的母亲坐在寝室里,脸上依然漾动着幸福。我吃着她亲手做的圆子,装着和以前一样很爱吃的样子。“某些同学成绩一掉再掉,要反思啊。不为你们自己,也替你们父母想想,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供养你们上学。图个什么?不就是给脸上挣个光么!佛争一注香,人争一口气嘛。”老师谆谆教诲又浮上心头。“儿啊,要争气!你看我和你爸,辛苦一辈子,有谁瞧得起?我们没有指望了。只望着你将来不要像你爸那样就好了。”望着母亲远去的背影,我想起了童年的时光。我忽然心如止水。是啊,人要活得伟大活得精彩活得豪气冲天。可是芸芸众生,又有几人能够成为帝王将相?像我这样在班上成绩平平的学生,又有几人能够出人头地?
    我平凡,但我并不自卑。我已跨过了十八岁的门槛。也许我注定是一只凡鸟,但我有自己的思想。就像那乡间的芦苇、屋后的高坡,还有那袅袅炊烟,不管有没有人关注,哪怕一辈子平凡,都悠然地存在。
    失误剖析
    这篇文章心理描写细腻,人物语言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个在生活重压下努力求学而又效果不佳的农村学子的形象。只是全文就是论事,像一幅每个角落都填满东西的山水画,缺少一点想象联想的空间,也就缺少一点灵性,缺少一点美感。
    阅卷评分:基础等级36分+发展等级3分=39分
    升格秘招
    ①注重画面的诗意美。要精心描绘富有诗意的艺术画面。朱自清在《关于散文写作》中说:“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用具体的暗示抽象的。”②追求画面的音乐性。在艺术画面的描绘中追求语言的音乐性,或者在艺术画面中融入与文章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音乐内容,达到诗乐结合、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③含蓄地抒发感情。要使自己的感情含而不露、自然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生动的形象描述之中。④形象地表达思想。通过比拟性的联想,把人的思想认识、精神气质移注到描写对象之中去,造成亦此亦彼,亦虚亦实、形神兼备的效果。诗意美、音乐性,形象、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能使文章描绘的生活图景与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于一体,从而使文章“意境深远”。
    升格佳作
    如风又如烟
    喜欢有风的日子。静静地坐在教室。那些能动的东西,因为风而存在。这时乡下的炊烟让我走神。我喜欢坐在屋后的高坡上,看那些随意的白云和慵懒的鸡或狗的动作。世代在泥土里翻弄的父亲,在我的视野里抖动。母亲每每在穷厄无门的时候,便旁敲侧击地自言自语,“农民不是人啊!”我知道那是说给我听的。因为书读得还过得去,母亲便把希望押在我身上。希望哪一天我

[1] [2]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