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文凭”
(观点型标题,全文1061字)
无文凭、无著作的陈寅恪,却因其卓越才华而受梁启超力荐,被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破格聘为国学院导师。(简括材料)这就告诉我们:才华是更好的“文凭”。(开篇亮明观点)
将文凭等同于才华,是世人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段首中心句,第一层)文凭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凭证、证书。世人普遍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文凭就越高;文凭越高,才华就越高。梁启超推荐陈寅恪,曹云祥首先询问陈寅恪的文凭,正反映了世人对文凭的看重,以及将文凭等同于才华的普遍认知。可是,一纸文凭是无法等同于才华的。文凭只能说明受教育的程度,而不能说明才华的高低。才华是指一个人的才学和能力,是人在教育和生活中锻炼而成的实际才能。高文凭的人,不一定高才华,“高分低能”就是这种情况。相反,才华高的人,不一定高文凭。比如叱咤当今中国经济界的任正非、王健林和马云等人,文凭都很一般,但才华非常高。由此可知,将文凭等同于才华是错误的。(第一层,破,指出将文凭等同于才华是错误的。采用“段首中心句+道理分析+举例分析+小结”的论证模式)
其实,才华是比文凭更好的“文凭”。(段首中心句,第二层)文凭只能说明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并不能证明那人有实际才华。而我们办任何事情、推动社会发展,需要的都是才华而非文凭。有才华而即使无文凭的人,也越来越“吃香”;有文凭却无才华的人,则越来越受人嫌弃。由此而论,才华其实是比文凭更好的“文凭”,我们社会需要的正是这种“文凭”。曹云祥所以破格聘用无文凭的陈寅恪,是他认识到才华是比文凭更好的“文凭”。左宗棠屡次科举不中,但他的才华是比文凭更好的“文凭”,他也因才华卓越而获誉“天下一日不可无湖南,湖南一日不可无左宗棠”,备受倚重,成为晚清支柱。我们国家现在招考公务员,也由偏重高文凭而转为偏重实际才华,这其实也是将才华视为比文凭更好的“文凭”。(第二层,立,指出才华是比文凭更好的“文凭”,采用“段首中心句+道理分析+举例分析+小结”的论证模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作文诊所:甘瓜抱苦蒂
下一篇文章: 作文诊所:与梦想相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