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考临近了,从5月中旬开始,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的门诊常有学生前来求助。据该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杨建中介绍,每年的这个时候,因为考试临近,再加上暑期,六、七、八三个月都是学生和老师就诊高峰期,特别是参加中高考的一些学生,常常出现焦虑等心理疾病,影响他们考试时的发挥。一些学生“自诊”不当,往往还会加重病情。
昨天,针对考前学生易出现的各种心理疾病,杨建中介绍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
考前焦虑又失眠 学生老师都难免
“做数学作业的时候想着物理,做物理作业的时候又想着数学。唉……不知道该怎么办?”昨天早上10点50分,在临床心理科门外等候的徐同学说。徐同学上初三,学习成绩一般。临近考试,他突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越是这样想,成绩就下滑得越厉害。严重的时候,他开始有了逃学的想法。“我逃过学,但是出去玩的时候又想着学习,反正干啥都干不好。”徐同学说。
昨天一早,临床心理科接待的像徐同学一样的学生就有3名。
“2009年6月就诊学生13人,教师1人;7月就诊学生14人,教师4人;8月就诊学生11人,教师1人。”临床心理科的统计本,记录着去年这个高峰时的就诊情况。杨建中担心,如果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那么不但会影响他们的升学,更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和徐同学一样自己来求诊的不在少数,也有部分是由家长陪同前来。有一部分家长发现,近来孩子的脾气比较暴躁,情绪波动大,吃不下东西,睡眠也不好。而另一些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存在问题,他们的孩子是到消化科、呼吸科、心内科等科室就诊后,发现都没有太大的器官方面的问题,才转到临床心理科来的。
由于心理问题引起睡眠不好等问题,一些学生无奈之下“自诊”疾病。“他们往往买些安眠药吃,吃了不起作用不说,还可能上瘾。这样的学生还不在少数。”杨建中说,考前学生出现的心理疾病种类繁多,学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考前学生出现的心理疾病主要有: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进食障碍(厌食或贪食)、精神分裂症等等,大多数是因为生活中出现的短暂焦虑抑郁状态,这样的病情不严重,往往经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会自行缓解。但是,学生和家长千万不能到药店买一些所谓的“抗抑郁、抗焦虑”的药物吃。因为精神科的药物比较特殊:药物品种多,剂量不好掌握。杨建中建议家长们,考前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疏导,如需要就医应该及时到医院。
老师们的问题大多是睡眠障碍,其次是胃肠功能不好、心慌、胸闷等。除了受家庭生活影响外,长期情绪不好,在高压力下工作,也常常令老师们焦虑、失眠。
上一篇文章: 临近考试变“懒”了 高考生小心“心病”来袭
下一篇文章: 营养学心理学专家:高考前如何适度放松调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