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记我给学生规定了题目——我的烦恼。在批阅周记的时候,我由学生比较普遍性的烦恼当中,看出了现在学生的一些令人担忧的心理。
自私
小奋的烦恼是爸爸和妈妈总对他说要给他生个小弟弟。小奋是从外地转来的学生,和他们一起来的老乡家庭中,一般都有两个孩子。而小奋是家里的独生子,他在与老乡孩子的比较中感受到了独生子的优越,家中的什么东西都由他一人独享,包括爸爸妈妈对他的爱。他在周记中叙述了产生这个烦恼的原因,是因为如果有了弟弟,他的好东西就要被弟弟抢去了。所以,每当爸爸妈妈跟他说起这个话题的时候,他总感到心事重重。
小斌写的是这样一个内容。每当表弟去他们家玩的时候,爸爸总关照小斌要多让着点弟弟。有次,小斌和表弟一起吃鸡腿,鸡腿是小斌最爱吃的东西,他夹了一个大的刚想吃,表弟闹着他要吃大的。爸爸就强行让小斌把这大鸡腿给表弟吃。小斌因此很不高兴。他在周记的结尾写道:“为什么大的总要让着小的,而不能小的让大的呢?”
类似这样的烦恼还有好几个。从这些烦恼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独生子女的一种普遍心理,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中表现得十分自私。按理说,家里再添个小弟弟,从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会使独生子不再孤独。但在孤独和独享之间,那些独生子宁愿孤独,也不愿意有人动他独享的“奶酪”。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想,小斌一定读过孔融让犁的故事。但故事归故事读,在他的心灵深处,有的只是“应该别人让我,而不要我让别人”。
懒惰
小伟是班级中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他在周记中写的烦恼使我吃惊。他的烦恼是怕背诵篇幅比较长的课文。他说,他最喜欢背古诗,因为古诗一下子就能背完。而背诵篇幅长的课文却要花很多工夫。他知道,首先要对课文感兴趣才能很快将课文背出来。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学习课文的时候,他很喜欢课文美妙的文字,但一想到课文要背诵,他就怎么也没法对课文感兴趣了。
小华有个小弟弟,一岁还不到。爸爸妈妈忙着看摊子,因此小华一回家就得看弟弟。弟弟很难照顾,他总是要哭。必须要小华想出很多办法才能哄得弟弟不哭。因此,小华感到最大的烦恼就是看弟弟。
写这类烦恼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乐意做比较容易的事情,如果事情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要花一定的工夫,他们就感到这是他们最大的烦恼。想想我们小的时候,放学后总要割猪草,农忙时节还要帮父母干农活,现在想来,当时好象对这样的事情很感兴趣,虽然累,但心里高兴。在学习上也这样,如果是成绩优秀的同学,他们都喜欢做比较难的题目,用难题来挑战自己,享受努力后成功的乐趣。但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时有些不同了,他们希望的是“短频快”。这与社会的急功近利是否有关系呢?
压抑
大部分学生写的是学习上的烦恼。有学生写自己用功了,还考不出好成绩,父母威胁他们,不考满多少分,就不给他们买什么喜欢的东西。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现在还读五年级,但他已经关心起了怎样考上重点初中,怎样考上重点高中甚至重点大学,还很急切地向我讨教考取重点学校的秘诀。
读着这一类周记,我明白了为什么现在孩子的脸上难见灿烂的笑容,尤其是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的学生。他们一直被考试成绩牵着鼻子,一直被考重点学校纠着心。而这样的压抑很多都来自于社会和家庭,尤其是父母平时的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