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问耕耘,莫计得失
如果把得与失看成中终点,大器晚成固然远胜于晚节不保。如果把得与失看成起点,年少有为又似胜过大器晚成。其实人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只问耕耘,莫计得失。
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到,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们都以国家天下为己任,而置个人的成败荣辱于度外,即使事业上暂时受挫,收获的也是伟大的人格和饱满的灵魂。
二、是非成败转头空,清风明月自在怀
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知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而陶渊明“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的隐居生活也值得我们向往。财色名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太过执着反而会失其本心。杨过只想和姑姑在一起,张无忌的人生理想就是给赵敏画眉毛,在萧峰、郭靖等为国为民的社会大侠之外,应该也寄托着金庸的某种人生理想吧。
有个狐狸吃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见栅栏里有一颗葡萄树结满了葡萄但是钻不进去,只有饿瘦了才能钻进去,可吃饱了又钻不出来了,只能又饿瘦了再钻出来,出来以后只能望葡萄兴叹。或许有人会说,钻进去以后把葡萄扔出来不就可以了?其实栅栏是个象征,象征着生死之门,而品尝葡萄是人生的过程。对于身外之物,我们要重在追求和体验的过程,而不要太过于计较利害的得失。
三、每个圣徒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
人是会变的,或由好变坏,或由坏变好,或反反复复变化无常。吕布不死,不知道还会再认几个干爹。白居易《放言五首》有云:“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可谓至理名言。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首《被逮口占》出自汪精卫之口。汪精卫早年投身革命,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1910 年3 月31 日,汪精卫和同盟会同志刺杀摄政王载沣事败被捕,清法庭判汪精卫“ 大逆不道,立即处斩” 。汪精卫在狱中写下此诗,表明他革命的决心。可谁又想到他后来做了汉奸呢?而周处改过自新除三害的故事也足可励志。
凡人畏果,菩萨畏因。因果之间,足见人心。失败了,从头再来;胜利了,乘胜追击。只要生命不息,我们奋斗不止。只要坚守本心,便不会从俗浮沉。让我们一路欢歌,得失任由人说。
2021浙江卷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上一篇文章: 2021年高考作文新高考Ⅱ卷同题作文:提笔描人字 笔画写人生
下一篇文章: 2021年高考作文新高考Ⅰ卷同题作文:从“强弱之辨”到“强弱之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