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相信
惠州一考生
雄鹰永远相信天空的无边无际是它绚丽的舞台,所以它畅游无际,追寻艳阳;绿叶永远相信阳光的灿烂是它呼吸的动力,所以它风中起舞,点头微笑;河流永远相信大海的胸怀是它灵魂的归宿,所以它一路高歌,浩浩荡荡。那首歌唱得好:“永远相信远方,永远相信梦想,希望是迷雾中还能眺望未来的窗。”是的,在这有点虚假的世界,我们依然需要永远相信,相信着应该相信的。
永远相信梦想能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有梦想,你就不会太贫穷。那位梦想着成为“中国孤船环球航行第一人”的名叫翟墨的勇士,毅然登上那只载着梦想的帆船,在船头插上一面光鲜艳丽的五星红旗,扬帆起航。他梦想着的“第一人”,他梦想着让外国人刮目相看,他相信梦想会为他在大海中指明方向,他相信梦想会让他带着尊严与自豪回归国土。终于,他所相信的梦想实现了。永远相信梦想,会让我们发光发热。
永远相信希望能击退黑暗的浪潮。史铁生曾说过:“在光之前端,在思之极处,时间被忽略在存在之中,生死同一。”在史铁生与地坛结下不解之缘时,他已不再徘徊于生与死的灰色地带,他在地坛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重燃了生活的希望。生的希望让寂静的地坛充满生机的喜悦,让他的生活开始第二次的启程。永远相信希望是雨后的彩虹,人生路上,我们带着希望,且歌且行。
永远相信爱能够拉开新生的序幕,出演一部美妙人生。有这样一位美丽的德国女孩,她叫萨布利亚。在她看不见光明的日子里,却清楚地看见了爱的力量。于是,她怀着浓浓的爱来到了我国的西藏,帮助和她一样失去光明的孩子。她资助谈们学习,教会他们生活。她用;爱,为孩子的心开了另一扇窗,她用爱,重新演绎了世界的精彩。永远相信大爱无疆,用;爱,去浇灌生命的种子。
永远相信我们身边的一切美好事物,永远相信生命给我们所带来的是恩惠。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不是因为是真的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变成了真的。”我们永远相信着。
六、美文欣赏:
相信不相信
龙应台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曾经相信过爱国,后来知道“国”的定义有问题,通常那谆谆善诱要你爱国的人所定义的“国”,不一定可爱,不一定值得爱,而且更可能值得推翻。
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前朝史永远是后朝人在写,后朝人永远在否定前朝,他的后朝又来否定他,但是负负不一定得正,只是累积渐进的扭曲变形移位,使真塑胶线,悬挂昨晚刚洗的衣物,其中一件淡绿细直纹短袖我最喜欢。之前两天它都区别其它的短袖,单件掺着洗衣粉放在红色相永远掩盖,无法复原。说“不容青史尽成灰”,表达的正是,不错,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指鹿为马,也往往是可以得逞和胜利的。
曾经相信过文明的力量,后来知道,原来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蛮有很多不同的面貌:纯朴的农民工人、深沉的知识分子、自信的政治领袖、替天行道的王师,都可能有不同形式的巨大愚昧和巨大野蛮,而且野蛮和文明之间,竟然只有极其细微、随时可以被抹掉的一线之隔。
曾经相信过正义,后来知道,原来同时完全可以存在两种正义,而且彼此抵触,冰火不容。选择其中之一,正义同时就意味著不正义。而且,你绝对看不出,某些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机热烈主张某一个特定的正义,其中隐藏著深不可测的不正义。
曾经相信过理想主义者,后来知道,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一掌有权力,他或者变成当初自己誓死反对的“邪则是曲折的街巷,用铅笔在城市地图上标出,它们就构成一个字母,准确地说,应该是个倒置的W,首尾两点之间距离没那么恶”,或者,他在现实的场域不堪一击,一下就被弄权者拉下马来,完全没有机会去实现他的理想。理想主义者要有品格,才能不被权力腐化;理想主义者要有能力,才能将理想转化为实践。可是理想主义者兼具品格及能力者,几希。
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转化为亲情的爱情,犹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块——它还是冰块吗?
曾经相信过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后来知道,原来海其实很容易枯,石,原来很容易烂。雨水,很可能不再来,沧海,不会再成桑田。原来,自己脚下所踩的地球,很容易被毁灭。海枯石烂的永恒,原来不存在。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
譬如国也许不可爱,但是土地和人可以爱。譬如史也许不能信,但是对于真塑胶线,悬挂昨晚刚洗的衣物,其中一件淡绿细直纹短袖我最喜欢。之前两天它都区别其它的短袖,单件掺着洗衣粉放在红色相的追求可以无止尽。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譬如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譬如理想主义者也许成就不了大事大业,但是没有他们社会一定不一样。譬如爱情总是幻灭的多,但是萤火虫在夜里发光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持光。譬如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
那么,有没有什么,是我二十岁前不相信的,现在却信了呢?
有的,不过都是些最平凡的老生常谈。曾经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色即是空”,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有点信了。曾经不相信无法实证的事情,现在也还没准备相信,但是,有些无关实证的感觉,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相信与不相信之间,彷佛还有令人沉吟的深度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174):“经历就是财富”
下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176):“看重与看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