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头,并揭示了当今文艺创作中种种悖离规律的客观形象,既紧扣材料,又主旨鲜明。
条理明晰,结构严密:材料分析,迁移联想,触类旁通,既能针对现实,又能联系自身,几层关系密切,结构合理,还能做到首位照应。语言表达上,各种语气和排比句式的交换运用,使得文势充沛,情感激越。
发展等级上,作者旁征博引,贯通古今中外,可见知识之广博,思维之清晰。文章能击中时弊,搔着痒处,充分表明考生关注现实的热情和直面现实的勇气,动人心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永恒标准
安徽省含山中学 王玮
无根之木,何以参天?无源之水,何以入海?无实践之真理,何以引领人类前进的步伐?
真理,是汗水和失败中凝成的结晶,是人类历史的车辙中开出的花朵;历史上,无数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只为了真理这颗闪亮的明珠。袁隆平躬耕数十载,方能喜看稻田千层浪;陈景润,执笔埋书山,才能在数学界独领风骚。杂交种植,陈氏定理,这些真理无不源于实践。
脱离实践,真理就是镜花水月,是悬浮在空中的楼阁。一个人如果不经受实践的磨炼,就难以拥有生存的技能,至多不过像赵括,纸上谈兵而已;一个国家的方针政策如果不经历实践的检验,就极有可能会让这个国家误入歧途。前苏联的斯大林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事实证明,斯大林模式没有出路,贻害无穷,不仅直接导致前苏联解体,更波及东欧的许多国家。二十世纪末的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列宁的心血付诸东流,这正是一种理论经不起检验的一个反面例子吧。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道路上,同样有过这样和那样的挫折,“大跃进”就是这样。反观历史,今之为政者不能不以之为戒。
是的,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想要得真理,必须付诸实践,那么,该如何实践呢?
首先,必须有不怕失败、一往无前的气魄。爱迪生历千次失败而愈挫愈勇,终于发明了“电灯”;毛泽东历长征二万五千里,终于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探求社会主义建设新思路,从邓小平的大胆猜想,到朱镕基大刀阔斧的改革,到当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和政府无一不担负着失败的风险,但是由于有不怕失败的勇气和谨慎的实践试点,改革开放的春天依旧生机勃勃。事实告诉我们,勇者才配夺真理。
其次,我们应善于学习。丰子恺先生向农民请教,虚心接受,才让“二绳牵羊”的错误被纠正;列宁不断地向农民咨询,才最终探索出新经济政策;李时珍访千山而著《本草》,这些都是善学者的经验。集思广益,只有经过无数人的努力,真理,才会显出金子般的本质,发出亮灿灿的光芒。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永恒标准,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即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建设者的我们,必须懂得这个道理。
【点评】
一类文 (19+20+17=56分)
作者立足实践谈真理,观点明确,审题准确。文章从头至尾,“实践,真理的源泉”反复出现,显得主旨鲜明,结构严密。
行文思路清晰,正反论证,说服力强,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完全符合议论文写作的逻辑。语言生动流转,气势酣畅,像第一段整齐划一的四字句和第二、三、六段的排比句式,使文章如行云流水一般。
发展等级主要体现在材料的选用。从袁隆平到陈景润,从赵括到斯大林,从邓小平到爱迪生,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不拘一格,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素材链接】
“米菩萨”袁隆平
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艰难地探索着前进的道路。科学大师通过自己的艰辛劳动和智慧,往往为人类开辟出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天地。
袁隆平,一个貌似农民而内心却燃烧着如火激情的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从60年代发现野生的“天然杂交稻”开始,寻找到“雄性不育株”,冲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的传统经典理论束缚,极大地丰富了遗传育种的理论,开启了的杂交水稻王国丰产增收的大门,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找到了有效的办法,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43年里,他和他带领的科研团队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
2007年1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出席中菲农业合作情况交流会上说:“这次我点名让袁隆平作为特邀专家随团访问菲律宾,袁隆平的言行反映了中国人民和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心声。杂交水稻是人类种植业的重大突破。”
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热情赞誉:“他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了水稻杂种优势的伟大科学家,袁隆平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这样也降低了人口增长率。随着农业科学的发展,饥饿的威胁正在退却,他必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发表于《疯狂作文》2011年5期
丰子恺《静观人生》摘抄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年2月
1、有一回我画了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一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了来。”我恍悟自己阅历太少。后来留心观察,看见果然:前头牵了一只羊走,后面数十只羊都会跟去。无论走向屠场,没有一只羊肯离群众而另觅生路的。
后来看家鸭也如此。……
牧羊的和赶鸭的就利用它们这模仿性,以完成他们自己的事业。《引言》P3-4
2、过去的事,一切都同梦幻般地消灭,没有痕迹留存了。只有这个疤,好象是“脊杖二十,刺配军州”时打在脸上的金印,永久地明显地录着过去的事实,一说起就可使我历历地回忆前尘。仿佛我是在儿童世界的本贯地方犯了罪,被刺配到这成人社会的“远恶军州”来的。这无期的流刑虽然使我永无还乡之望,但凭这脸上的金印,还可回溯往昔,追寻故乡美丽的梦啊!——《梦痕》P16
3、其实旨意与疾患,都是虚空的,自骗自扰的,实际于人生有甚么利益呢?只赢得世故尘劳,做弄几番欢愁的感情,增加心头的创痕罢了。——《儿女》P34
4、世人以膝下有儿女为幸福,希望以儿女永续其自我,我实在不解他们的心理。我以为世间人与人的关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君臣、父子、昆弟、夫妇之情,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时候都不外乎是一种广义的友谊。所以朋友之情,实在是一切人情的基础。——《儿女》P37
5、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也多,欢浓之时愁也重。——《秋》P56
6、不抗争而活是羞耻的,不抗争而死是怯弱的。——《肉腿》P79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180):“远与近”
下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182):“蜜蜂的笑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