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普通文章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
普通文章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
普通文章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
普通文章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
普通文章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
普通文章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
普通文章 2025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
普通文章 2025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
普通文章 2025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
普通文章 2025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

图片主题


2024年高考…

2024年高考…

2024年高考…

2024年高考…

热门文章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
 2025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
 2025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
 2025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
 2025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

推荐文章

 [图文]冠华作文网特别推荐…
 [图文]冠华作文网特别推荐…
 精典推荐:2011年各地高考…
 [组图]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
 趣连2010年高考作文题:说…
 高考理科状元复习经验:高…
 网友歪评2009年各地高考作…
 高考文科冠军支招:提前规…
 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高考状元:我上清华后的三…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209):“水的甜美”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6 8:32:38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443)我要投稿

 一、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

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选自[阿富汗]乌尔法特《生活》)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立意角度:

    ⑴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①上述材料的出处是乌尔法特的文章《生活》,暗示材料里的“水”应当喻指“生活”。

    ②不同的人品味水的滋味不同,由此提炼出立意的角度“生活的滋味”。

    ⑵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

    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农民是在“大汗淋漓”之后,方知水的宝贵;牧羊人是在口干舌燥的时候,才“最了解水的甜美”,他们都是经历过困境,才品出宝贵、甜美,由此提炼出立意:经历磨难、苦难才能够懂得幸福,苦过方知甜。

⑶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从这第三则材料中的“另外一个人”的角度分析,“尽管他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外在条件很好,可是他“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可见生活中,我们应当摒弃外在的喧嚣浮华,追求本真的东西,由此提炼出立意:追求本真。

⑷材料的三段话中有三个角色:农民、牧羊人和另一个人。综合这三段话,可以看出,三种人在不同情境下,对同一事物的心理感受不同,由此提炼出立意:体悟随境遇而改变,一心一境,心境与环境。

⑸材料中的三个角色,农民、牧羊人因对水有切实的需求,所以品出水的滋味,“另一个人”因对水没有需求,所以品不出水的滋味,由此提炼出立意:需要才珍贵,美好源于需要。

    【精彩语段】

一心一境

心由境造,指环境很重要,环境对一个人的心境有很大影响。

境由心造,意指环境的美好与恶劣是由心境的快乐与否而决定的。(立意高)

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台湾著名作家罗兰提出“境由心造”的观点。他认为,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苦乐全凭自己判断,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

真正的智者,能从一滴水里看见整个太阳的光辉,能从一朵花中嗅出整个春天的芬芳,甚至能从一粒沙中看出整个时代的变迁。以心为眼,以有限观无限,从点滴中发现生活的智慧,感受生命的美丽,这便是一种境由心造。

我们无法选择生活,但可以选择自己的内心。坐拥一份“采菊东篱下”的恬淡,一份“先看庭前花开花落”的雅致,一份“玉壶买酒,赏雨茅屋”的清新。在生活中找寻自己的桃花源,带上一颗发现美的心,用心去感受,定会看见那漫天的落英缤纷,那遍地的芳草鲜美。

追求本真

一颗真正淡泊纯净的心灵,一定要清醒自持,不为世间浮华言语所同化,一定要安乐自勉,不为人世虚幻情感所虏获。

人,要追求本真。率真而自然,超越于世俗的言语逢迎与情意交接,使潜藏在心的净美得以柔和而内敛的统一,便是个清醇而高洁之人!

人,要追求本真。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要做自己,做真的自己。

人,要追求本真。拥有本真,你会得到纯天然的快乐,你会成为精神明亮的人。

有时城市太过喧嚣,太过华丽,闪烁的霓红灯掩饰不住城市人内心的空虚,充斥耳膜的音乐躁动地纷乱了内心的琴弦。当一切繁华落尽,又能剩下什么让人喟叹?华丽的城市如同一杯卡布其诺,在氤氲的奶油中得到短暂的甜味,咀嚼之后除了苦涩别无所有。而那些大山里来的人,他们看似狂放的舞蹈,听似混杂的音域无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正是那种无保留的情感宣泄,通过悲伤或欢乐的音乐,解开了他们心灵的枷锁,让他们真正地回归于空旷大自然中。像稽康一般,在草屋前握铁,在月下抚琴,让天籁传来,让生活无比纯净。

深夜滤去了所有的光影,留下最原始最自然的深邃的黑,不要掩饰,也无须去伪装。人们的心也由此沉淀变得如此宁静,暴露得如此淋漓尽致。几度深思便觉褪去浮华,还以本真。

东坡曰:“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我也想怀揣初心和生命最初的本真,用一颗诗意的心打量这个世界,用最澄澈最干净的目光,注视他人的奔跑,于春光烂漫中安享岁月静好。

    三、总体印象

    1.从作文批阅情况看,本次作文学生偏题较多,审题这一块上问题很大,许多学生打擦边球,写成“水”“劳动最光荣”“珍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

    2.偏题严重,对材料作文理解能力欠缺,对材料作文的立意缺少方法。

    3.题目拟得不好,不能直接显示中心,显示学生拟题能力欠缺,有的学生甚至忘记加文题。

    4.记叙文写作能力缺失,选材老套,远离生活,思想单薄。

    5.写议论文,文章缺少章法,结构混乱,说理空洞,许多学生甚至大段引用提供的材料来敷衍字数。

    6.语言基本功差,病句较多,错别字多,缺少文采。 如“不经(禁)大为赞同 ”、“ 雪中送碳(炭)”、“ 箫(萧)瑟”、“选则(择)”

    7.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8.滥加题记。一些同学加了一些毫无哲理、毫无文采、毫无必要的题记。如“没有付出,便没有回报的价值。-——题记”“成功的花儿,人们只记住它的美丽,却忘记了它背后的汗水和血水。”

  三、例文选读

需求营造美感

  身处动乱时代,戴望舒却期许在雨巷中逢着一位丁香般的姑娘。《雨巷》所营造的忧伤美感,不可说不是戴望舒需求安定生活心境的真实写照。

 迟子建于《伤怀之美》中感叹道人生伤怀时刻极少,但那种美感动人心腑。少,才会去需求,需求才会想象,而想象便营造了美感。

 口润时不解水味,口渴时方知水的美味,道理如出一辙。所以说,需求营造美感。

 古人曾戏谑地说道:“书到用时方恨少” ,这虽带有些悲情,但也深刻指出了人们拥有时不懂珍惜,需求时后悔不已的普遍现象。作家林清玄有言:“用心活在当下”,告知人们要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但生活的快步伐易教人忘却了我们所有的,渐而被忽视的逐渐消逝,蓦然回首,斯物已去,只能让人光去需求它们重新回来,却不可得,有人会悲悯地直叹可惜,但实际上它恰恰不显可惜,何哉?因为有了需求,才会丰盈想象,从而珍惜其余一切。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热爱跑步,当被问及为何不将跑步时间也用在构思上时,他说:“不去会死。”可见,他是需要跑步的,这与写作无关,跑步充实了他的生活,给他营造了更多创作的美感,所以他才会写出极有哲意的文字:“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不打乱自己的节奏,自己不喜欢的,自然长久不了”。当大诗人李璟听得一曲清箫便有梦回鸡塞之远的思乡之情时,他那极需回故国的情怀和所作诗境的美感,便更好地诠释了需求营造美感的真谛了。

 该如何才能避开消极需求而选择积极需求来营造美感呢?梭罗于哈佛毕业却选择隐居瓦尔登湖,这便是一种纯净的心灵需求。林徽因倾诉自己欲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的心事,他们都需求一种精神上的安宁,于是美感便从此荡漾开来,多少人步入隐居便可避开喧嚣的误区,其实,大隐隐于市,真正的隐居,是在心中修篱种菊、消除执念,便有寂静安然。选择平常心,有着一份安宁的精神,便有了需求的桥,通往美感的世界。

 欧立希需求成功,终在第607次实验中获得成功的美感。西西弗斯往复推动巨石上山,他需求成功,心中有了向往自由的美感,所以才永不放弃。

  千百度的蓦然回首,原来只为求得一次灯火阑珊处的光景。故,需求营造美感。(65)

苦 · 甜

捧一杯香茗,呷一口,舌尖的苦,舌根的甜,流入喉中,这便是生活。

   苦是生活的底色,婴儿刚出生是哭,不是笑,这是我们一生苦痛的开始,学走路,跌倒了,哭!学骑车,摔倒了,哭!求学了,离家了,哭!考差了哭!失职了哭!亲人“走”了,亦是哭。这哭便是苦,苦在心里,心不畅,事不顺,溢在眼中,泪便落下。堵在喉头,便只剩哽咽。有人消极了,有人迷惘了,那甜,在哪?

   甜是生活的点缀。这时,我们醒悟,苦终不是生活的全部,那跌倒后,再爬起来,脸上洋溢的是笑;那数次摔倒后,驾车如飞时,脸上又有笑;离家后,那第一封家信,那第一次“长途”,那第一次“千里回家”脸上,嘴间,都是甜蜜。于是我们发现,原来生活中也有笑,也有甜,我们更明白哭不只是苦,亦有甜。

   因苦而甜,这便是苦的底色与甜的点缀的关系。

   在中国,忆苦思甜一辈,正在老去,那革命岁月中不可磨去的苦正在淡去,人人似乎都成了大舌头,那根部的甜已快将舌尖占据。于是乎,甜亦非甜。在哈根达斯和蜜饯中长大的孩子失去了苦的感觉。因而有了“我爸是李刚”的放肆叫声,有了“我爸是李双江”的低质言论,有了炫富的郭美美。令人痛心,更令人反思,中国,怎么了!我们,怎么了!孩子,怎么了!

   深究其因,便是他们缺少了对苦的感知,从而亦不知甜的滋味。大学生“炫富帖”,令人感动无比,从收棒子的苦,到珍惜亲情的甜,这才是真正的感知生活,享受生活。

   同时,大热的文化,似乎也在向甜腻区迈进。易中天的《三国》,于丹的《论语》;电影版的《茶馆》,冯小刚的“哈姆雷特”(《夜宴》);鉴宝节目的古董知识,青歌赛的文化常识……我们热热闹闹的将文化“教育”向前推进,却不知此时,文化已成为“伪文化”。当众人相争潘金莲的故乡,南天一柱改名“哈利路亚山”时……我看到了传统文化的迷失。这时我们需要哭,需要一场文化苦旅,重新走一走丝绸之路,走一走长征之路,走一走改革开放之路,感受文化的苦与甜。

北宋学者张载有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做为青年的你我更应忆苦知甜,知苦思甜,享受生活,感悟生活,传承文化。

要做就做牧羊人

牧羊人口干舌燥,河边痛饮,品出水之甘甜。

另一个人手持精致茶具,却觉察水之无味,甚至有点苦涩。

或许,河边水抵不上壶中茶一半的质量,却比壶中多飘逸出阵阵芳香。

这其实是生活中的两类人,用网络流行语来区分便是二青年与伪文艺青年。前者不是什么贬义词,他们崇尚真养育善美,不伪装不作作;后者不是什么褒意词,只是一帮盲目追逐,自命不凡的孩子罢了。

牧羊人保持着自己的情操,即使职业没有太多的光辉,然而他们保持着出世的纯真,看到自己需要的,便会扑上去,哪怕并不干净。

而另一个人,明明自己不渴,还有精美的茶具来掩饰内心的空虚,他们自命不凡,追赶所谓的时尚,却把自己丢在了人生人海里,找不到踪影,灵魂失去了方向。

在这个物欲流的世界上,牧羊人少了,另一个人多了。人们被欲望与名利掩盖了视线,只想拥有精美的茶具,却忘了水的味道,一味追求奢华,一心朝着富贵,再回首时,想品一品水的甜美,却再也感受不到了,匆匆一生,自以为惬意,却迷失了自己。有时甚至视牧羊人为另类,嘲笑他们的一无所有,殊不知这是谁的时代。

我愿学鲁迅,呼唤迷失的人群,即使千夫所指,我也要呐喊:要做就做牧羊人。

李白是个牧羊人。在那个风雨摇荡的年代里,“酒入愁肠,三成诗,七分化为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他豪迈,放荡不羁,但从未屈服过,纵使被放逐,也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于是,他看到了自己的甜美,品尝到了酒的甘甜,即使自己曾经也惆怅过,但却从来不曾有过追寻世俗的脚步。

陶渊明是个牧羊人。退隐田园中,他看到山的灵气,水的灵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轻视权贵,只做自己,不要精美的茶具,只有几亩薄田来“种豆南山下”。于是,他也品尝到了水的甜美,即使置于河中,我自悠然快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这是他眼中的生活,没有家财万贯,没有侍女书童。

在纷繁的世界里拿着茶具饮水,这叫作活着。

在入世的情况下仍做着出世的梦,这才是生活。

要做就做牧羊人。瞧,陌上花开,我们去痛饮一顿吧!

水韵人生

一瓢水,并不是所有人能品出其内在的甘甜与醇美。一个生命的旅程,更非所有人都能获悉平淡背后那份来之不易的幸福。我想,这便是“水韵人生”。

摆脱了像1942那段艰涩性酸、不堪回首的岁月,我们迎来的是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的辉煌绚丽。过去那段时光的消逝,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遗忘那段记忆,过上甜美的日子呢?消逝的不等于消失的,我们只有铭记那份苦涩,才能咀嚼出现世的甘甜。

当自甘沉沦、不思进取的90后被冠以“垮掉的一代”;当无数人因为现实生活的安逸无聊而追逐低俗搞笑之风;当一句“今天你幸福吗?”引起无数的热议。我想,静下心来去感悟那段所谓的不堪回首的历史,静下心来去体会那曾经汹涌澎湃中的无限凄凉,我们会发现此刻淡泊如水的人生将是怎样的一种韵味、一种幸福。

因为铭记,我们要更加珍惜这份甘甜。我们总是以为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总是忙碌地追逐,固执地认为前方就是最好的,而忽视了身边细微的美好。有位名人曾说:你所苦苦追寻的明天,正是无数后来之人苦苦寻觅的今天。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当你发现小麦只花开十秒的惊喜,你将不会因为它没馥郁芳香而伤怀;当你发现“疑是冰消雪未融”的玄妙,你将不会因为它只是一池水而定位它的平凡。只有珍惜,才能发现这其间的美好。

除此之外,我想我们更需要一种低配的人生态度。物质的繁华上演,名利总裹挟着无尽的喧嚣,我们不甘于现实的平淡,我们想要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纵观人生。但是物质的富饶并不能衡量精神的富有。倘若有一种低配的人生态度,以精神的享受坦然于物质的清贫。我想,中国近百年来,不会只出现一个莫言。因为更多的作家总是将利益凌驾于文学之上,这种功利之心怎么可能会引导出一个文学巨匠的诞生。学会一种低配人生,“不汲汲于名利,不汲汲于富贵”,生活在一种清澈如水的境界中,又怎会无法察觉其中的甘甜。

学会铭记,学会珍惜,学会低配自己的人生,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品出那份淡而会心的甘甜,那份简单纯朴的韵味,我想,这便是“水韵人生”。

品味生活

   我们不是毕加索,秀不出多变的画风;我们不是洪默尔,摆布不了钢琴:我们不是国际巨星,舞不出梦幻的脚步。我们只是平凡之人,可是我们依然可以,品味生活。

风流潇洒的李太白,行走官场,让杨贵妃研墨,让高力士脱靴,得罪了皇上身边两个最密切的人,因此长期得不到重用,郁郁不得志。被放逐出长安的李太白,并没有消沉,不改其文雅风流,于花间酌酒,于月影下舞剑。轻摇小舟,自得其乐,旁若无人。这是他对生命的另一种体验,他看透了世间的浮沉。于是他放荡游侠,品味生活,斗酒成诗篇。

相貌丑陋的魏晋文学家左思,艳羡美男子潘安被美女簇拥的丽景,不禁东施效颦,却遭讥讽,狼狈而归。生活之美仅仅是外表之美吗?显然不是,内在的才情比外表更重要,更有吸引力。幸而,之后的左思未有去追逐外表上瞬间即逝的虚幻魅影,凭借自我才情,拥有了自己的文学粉丝团。他追求本真,历经十年,写成凝结着心血的《二都赋》,风靡京都。

当年天天想出名的陈子昂,在长安城十年不为人知。找到机会分发自己的诗文给来访的客人,人们喜欢他“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意境,于是陈子昂一夜之间震动长安。他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凭借这个方式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吟诗作对,便是他的生活,他的本真。

品味生活,品出李太白的放荡不羁,品出左思的内在才情,品出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傲骨。

追求本真,去盛唐领略陶渊明的高风亮节,去魏晋品味咏絮才女谢道韫,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豪情万丈,去宋元品读扣人心弦的词曲戏剧。

如此这番。你品味到生活的甜美了吗?一捧平淡无奇的清水对于老农来说便是上天的恩赐。带着你的渴望,品味生活,追求本真,做一个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老农。若是你拥有精美的茶壶,拥有上乘的茶水,那就让这些丝丝缕缕的茶香包裹着你,深深地,用心地感受那沁人的茶香。

总之,品味生活,追求本真,平凡之人亦有美妙人生。

如桂人生

外婆住院的这个春节,一大家子的年夜饭吃得格外的寂寥,舅舅时不时想讲些他店里的趣事,想缓和缓和,却总是像咕咚一声跌落水底的石头,没了下文。我知道,大家心里抱着心事,其实舅舅又何尝不挂心呢?

“不知道外婆和小姨在那边怎么样了,唉……”小弟突然的一句话击中了大家所有人的心事。妈妈站起来张罗大家吃菜,“别担心了,会好起来的,外婆不是让我们在家过个热闹的春节嘛,吃菜吃菜,来,多夹点,我手艺不好,赶不及外婆的……”妈妈说着顿了一下,我见她别过脸,又说“就将就将就吧!”

外婆每年过春节,刚进腊月就开始准备,如今不比以前,大家平时不饿着不冻着,过年了就聚一聚图个热闹,就劝外婆别那么的忙活了,可外婆不听。从蒸包子,搓汤圆,到熏腊肉,灌香肠,事事都要办。也就由着外婆去。再不就各自回家时,再带上大包小包,带走的反到比带来的年礼还要多。但这些个年货,却熏香了各自好久好久的年月。

可是今年,没到冬月,外婆突发脑梗,蓦地住进了医院,她总算可以在一个春节里休息休息,却竟是在……仿佛大家一直依赖仰仗的东西就这么倒了,大家都还没意识到,大家依旧以为外婆永远是外婆,那个为大家子烧饭洗衣劳作的外婆。外婆从不言语,这让我们以为,心安理得以为,外婆就是一块地,我们可以在上面种种挖挖,然而,不是了。

“以前,我都不吃这种大肉的。”小弟看着妈妈夹给他的一块肥肉说,我抑制了已久的情感终于决堤了。以前,以前,我们不爱吃的东西就夹给外婆,外婆就笑着,还说“外婆就是个猪食桶”,虽是打趣,我们也跟着赖赖笑,不想做的事就推给外婆,外婆说:“我来做。”干了坏事,外婆溺爱地说,“没事的,有外婆呢!就说我叫的”。

外婆如同一株桂树,漫长的春夏,我们从不注意,可到秋天,就香飘万里,那掩映在绿色花叶下的星星点点的小花,虽然为人遗忘,却依旧留香人间。

外婆虽有一次牵着我,说:“老了,不中用了。”我庆幸,我还有机会,外婆,是吧!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