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219):“十字路口”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15 15:54:02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能。这取决于你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做一个怎样的人;人定向善,真善美是人的本性,这一点也很重要。这样,你将认定自己满意的为人方式,并愿意为自己选择的路口吃一点足以搪塞后来心里美的苦。如此,“十字效应”的大前提就形成了。之后,当遇到十字路口时,选择符合自己本性的路口,就OK了。

“十字效应”十分简单,却大智若愚。你可能在那些路口前吃苦耐劳受折磨,最后还不是罢——了——?因为,你的整个人生都选择了十字路口,那是你真正想要的路口。

在十字路口,选择难;坚持最初的、最简单的原则,才是难上加难。然而,对瓦萨很简单。我想,对我也会是这样,而你,也应该这样吧。

【简评】

本文的亮点:一是用文学作品的片断入题,显示出作者的阅读面;二是能用天气来衬托心情,有韵味;三是有自我,通过自我的内心感受的剖析,给人以启示。希能在语言表达上再下功夫。

 

5.十字路口

(记叙文)

“妈妈,今天老师才教过我们的‘红灯停,绿灯行’,现在是红灯,那个叔叔为什么还是过马路呀?”一个背着小书包,额上还贴一颗红五星的小男孩,站在十字路口边一群等待红灯的行人中,疑惑地问他妈妈。

闻言,好多人向小男孩及他的母亲投来目光。在众人的注视下,妈妈吱吾着,不知该如何回答。当目光扫到一位也想过马路却闻言尴尬收回腿的男青年,她的脸“腾”地红了,嗔怪地瞪了孩子一眼。

然而就在此时,一阵急刹车的声响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刚才的那位“叔叔”,被一辆急驰的小轿车撞倒,倒在了十字路口的一片血泊中。人们“呼啦啦”地围上去,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那个肇事司机太不像话了,撞倒人居然逃逸!”一位穿着考究的银发老者一幅痛心疾首的表情,“现在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一位大妈接了话茬儿说道:“就是就是,这个人也倒霉啊,闯个红灯就能出这档子事儿,唉,自作孽呦!……”

话还没说完,十字路口被堵的车的喇叭声就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是在催促着人群及早散开,让他们通过呢!

“那这人怎么办?妈妈,你送他去医院,去报一下警啊!”小男孩摇晃着妈妈的胳膊说。稚嫩的童声竟压过了人们叽叽喳喳的议论,人群安静下来,目光再次聚集。妈妈这一回拉下了脸,拨开众人,边接着小男孩向外走边说道:“小孩子家的,多管什么闲事?”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人群的争论还在继续,十字路口的交通依然拥堵,“嘀—嘀—嘀—”的声音不绝于耳,可见司机是多么着急。

交通堵塞了几十分钟,还是路过的一位女学生报了警。当警车和救护车赶到的时候,被撞那名男子的血,已凝固了。

而当警察问有谁愿意去公安局做一下笔录的时候,人群“呼啦啦”地散开了。

只有那一滩已变深红的血,还固执地留在十字路口。过往的车辆不住地辗压、驰过,终于,四条道路上都有了血迹,不间断地,向远方延伸……

【简评】

本文有三个亮点:

(1)扣题紧且隐。文中故事发生发展的地点始终在“十字路口”,这是明扣;同时从故事的思想内涵看,文中“妈妈”面对道德的“十字路口”她选择了回避与明哲保身,“叔叔”面对利益的“十字路口”他选择了自私自利、冒险违规,“观众们”面对良知的“十字路口”他们选择了空谈与冷漠,而“小男孩”与“女学生”在这些“十字路口”没有从众,而是选择了坚守,这是暗扣。

(2)立意深刻。本文能形象展现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在道德、利益、良知等“十字路口”所作出的选择,特别是文章结尾的特写镜头更耐人寻味,那四道不断向四周延伸的血迹,不正象征着在当今社会转型的十字路口,人们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现象的普遍存在与不断蔓延吗!改造国民性任重道远。

(3)本文描写生动形象。如“当目光扫到一位也想过马路却闻言尴尬收回腿的男青年,她的脸‘腾’地红了,嗔怪地瞪了孩子一眼。”体现作者平时观察的细致入微。

 

6.十字路口

(记叙文)

(一)

小城中不太繁华的两条街道,交叉而成十字路口。它的中央是个大圆盘,长着一棵龙爪槐,种满花花草草。里面居然还窝着个乞丐:头发乱糟糟的,脸上沾满灰尘污垢;衣服上满是大大小小的补丁,甚至破洞;身前放了个残破的脏碗,空荡荡的。

(二)

“妈妈,我想把面包给那个叔叔,他好可怜啊。”望着女儿手里香喷喷的面包,再顺着女儿的小手往东看,她看到了一个乞丐倚在龙爪槐浓密的树荫下;大老远就闻到那酸臭的气味。

她想拉着女儿从圆盘绕过去。脚下的路似乎很长。“该不该带女儿去呢?”她迟疑。“平时总教育孩子要有爱心,做善事,现在不正是个好机会吗?”她想。“可是这会不会是个有人操纵的骗子?”她又有点害怕。

翻江倒海的心难以平静。在这个十字路口,她感到,自己就是孩子的交警:顺手一指挥,要么让孩子一路“平安”,要么是“险情”不断。

“如果是骗子,不是很恐怖吗?”她神情有点凝重。“或许好心不总会有好报,但一颗冷漠僵硬的心总该是更可怕的。”她忽然觉得很可笑,有点庸人自扰,“或许真的是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看着眼前这个面有菜色的流浪汉,同情怜悯油然而生:“是的,冷漠僵硬的心比被欺骗更可怕。”终于,如释重负。一阵清风吹过,带走了手心的热汗,下定决心的母亲微微一笑。她紧握着女儿的手,来到乞丐面前,弯下腰,放上面包、一些零钱,又继续向东走去……

(三)

“妈妈,你看,那个叔叔嘴唇干裂,我想把冰激凌给他吃。”又一个小女孩尖起小手,指向西边说。“哪个叔叔啊?”妈妈很惊奇。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倚在龙爪槐浓密的树荫下,干裂的唇角渗出血珠。

两只高跟鞋停滞不前:“是带女儿去呢?还是……”

已时至中午,烈日当空,十字路口行人车辆很少。母亲把女儿拉到路边凉凉的树荫下,乘凉小憩。

“‘助人为乐’、‘授人玫瑰’,本该教她这么做,那就去吧?”她潜意识觉得应该如此。“不行,处处做好事总会上当,到时候她怎么承受得了,不能去。”她似乎忽然精明起来。“不能让孩子善的本性被蒙蔽,带她去。”内心深处的道德感在劝说。

站在十字路口,作为母亲,现在就像一个交警,她必须为女儿作出指示,给孩子一个方向。树影错杂,她的心头愈发乱成一团。

“不行,社会上有些事太复杂,还是教女儿‘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才能一路走得顺当。”她要教会女儿如何保护自己。

匆忙调整好心绪,母亲冷下脸来,吓唬道:“那是个大骗子,会拐小孩的。”“哇”的一声,女儿害怕地哭起来。冰激凌掉在地上,很快化成一汪泪水。母亲赶忙抱起孩子,一边哄一边急匆匆地向西走了……

(四)

三十年后的一天早晨,冬日的阳光,照着两鬓苍苍的母亲,温暖的碎碎的,仿佛浪漫的音乐溢满阳台。“妈,咱们那个基金会,这次又给灾区的孩子帮上了忙,教学楼又都建起来了。”望着如今事业有成而又身为慈善家的女儿,母亲心里暗自庆幸当初的抉择,笑如阳光,欣慰不已……

(五)

三十年后,也是这样一个冬日的早晨,曾经年轻的母亲,如今佝偻着背,拎了一大包东西,早早来探望已下牢狱的女儿,步履蹒跚,形单影瘦。或许女儿今日的贪污腐败、锒铛入狱,就是自己当年埋下的祸根,或许就是自己掐断孩子善良的道德之根,让自私冷漠的毒草在女儿心底萌发蔓延。悔恨的泪水涌上眼眶,母亲心痛着。

【简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在于具有电影镜头般的质感,形象性、可视性特明显。把抽象的人生道理转化成形象具体的电影镜头,富有艺术感染力。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多个人生方向、人生选择,究竟何去何从?

记叙文最大的智慧不在于“教”——板着一副面孔“上政治课”,而在于“悟”——让读者在有血有肉的故事中去真切地感悟思想。作者采用对比艺术手法,把三十年的人生跨度压缩成两组电影镜头,表达出抽象的道理“选择不同的人生方向,导致不同的人生结果”,别有韵味。(吴平生)

 

7.十字路口

(议论文)

有三次经过十字路口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