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225):“不知者无畏”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19 19:10:5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数学家高斯18岁时解开了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多年后,高斯回忆说:如果导师告诉我那是一道两千多年没有解开的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就把它解答出来。

海伦·凯勒说:我没有见过这个世界,所以我可以描绘出更加美丽的世界。

一位中国作家也说:不知者无畏。

请以“不知者无畏”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一、审题立意

首先,我们要仔细阅读材料,弄清楚材料提供给我们的有效信息。

1、18岁的高斯——不知数学难题2000多年无解——结果一个晚上就将其解出

2、盲人作家海伦凯特——没有看过世界——可以描绘出更加美丽的世界

3、中国作家:不知者无畏

在仔细读题之后,我们应该注意:

第一:不知≠无知。不知是指不知道真相、实情,属于中性词,而无知往往是指没有知识,不明事理,缺乏知识和重要常识(有时指对象对于相关领域),是属于贬义词。

第二:不知≠未知。我们所认为的不知是对现有的、既成的事实或真相的不知。而对于未来的不知道,不适宜作为材料来写。比如有同学写道:韩信因为不知道将来刘邦会杀他,所以他才能够在战场上无畏杀敌;司马迁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代史学大家,所以才无畏接受了宫刑。

第三:“畏”字,(将这个“畏”字写错的同学太多了)应该怎样理解:畏惧?害怕?敬畏?我认为题目应该理解为:因为“不知”,所以才可以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地而不受太多的拘束、限制,敢于去想,敢于去做,敢于去冒险。

第四:“不知”与“无畏”的关系。我们认为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①因为不知,所以好奇、善良、有创新

②因为无畏,所以充满自信、敢于尝试

③因为因为有了一颗无畏的心,所以才更显得不知,才能够将不知变成有知。

④因为不知,所以能无所顾忌地冲破教条与权威,大胆探索。

⑤因为不知,所以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⑥为人处事要有自信、不断激发自身潜能、要有良好的心态、要敢于尝试,要充满联想。

根据这样的理解,我们推断哪些材料合适,哪些不合适,就看它是否符合因果关系。例如:我们高三的学生并不是因为对于将来的大学生活是不知,才去无畏去追求。李启铭并不是因为不知道撞人的后果,才无畏地开车以致于撞了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做如下立意:①因不知艰险,故无畏探索②因鲁莽无知,常酿成大祸③有知而无畏,是大智大勇④因知而有畏,不敢越雷池。

第五:有的同学将题目写成了论信心、潜能(无畏激发潜能)、论心态的重要性、要敢于尝试。完全走题了。

二:材料运用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炒现卖。因为学生的知识面有限,很难找到合适的题材。很多学生就只好将材料中的高斯和海伦凯勒的例子拉长了来写。各用200—300字来详写这两个例子,勉强凑数字。

第二:堆砌事例,生拉硬拽。随便写上一个材料,后面就加上一句:不知者无畏,而不点明材料中的人物是怎样地不知又是怎样地无畏,然后又有了怎样的成就。

第三:题材不合、论述不当,“伤及无辜”。

例如:神农尝百草,不知道草药有毒,才敢去尝。福岛五十壮士不知道核辐射的危险,所以才去守护核设施。徒手接住坠楼小女孩的最美妈妈,因为不知道会骨折,所以才去救人。

第四:选材不典型,说服力不强。

哥哥从小就喜欢摆弄电器,因为不知,所以什么电器都敢拆,最后开了一家小电器维修店。或者就说我们学校、班级、咱村、咱家等某位成长的故事,不具备说服力。

第五:乱编故事,张冠李戴。

有一个同学这样写:战争时期,有一位小伙子被应征入伍,首先被告知是去当炊事员的。但是到了部队,首长告诉他们说,炊事员也要有强劲的体魄,所以必须要参加操练。操练完之后,又给他们发枪练习射击,首长也骗他们说是为了练习他们的眼力。再后来,他们被告知要上前线了,但是首长还是没有告诉他们,这支部队将要跟日军最强大的主力作战。这位小伙子最后战死在沙场上,脸上还保留着笑容。死后的墓碑上写着“中国最年轻的士兵,不知者无畏!”文章到此结束,让人不知所云。

三、适用素材

(一)不知者无畏(正面)

1、王勃写就《滕王阁序》

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竣工,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2、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3、项羽“彼可取而代之也”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刘邦则曰,“大丈夫当如此也。”

4、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望梅止渴

《世说新语·假谲》,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为激励士气曹操说:“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6、初生牛犊不怕虎、河滩两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7、谒见张之洞的孙中山

一次,孙中山出洋回国,途经武昌,特到总督衙门求见。孙中山掏出自己那张只印有姓名、籍贯的名片来,在背面写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字样,交门官递上去。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心想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面写了几句话退回。孙中山一看,背面写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山明白,这是张之洞嫌他不恭在拿架子,不肯买账。血气方刚的孙中山来了个照“礼”回敬,在名片背面写上:“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做王侯”,再请门官送进去。张之洞一见,大为吃惊,立即吩咐迎见孙中山,并以大礼相待。

8、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说出事实真相的小男孩。

9、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西红柿原来生长在秘鲁的森林里,叫做“狼桃”。由于它艳丽诱人,人们都怕它有毒,只欣赏其美而不敢吃它。16世纪时,英国公爵俄罗达格里从南美洲带回一株西红柿苗,献给他的情人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从此,西红柿便落土欧洲,但仍然没有人敢吃它。当时,英国医生警告人们说,食用西红柿会带来生命危险。

1830年,美国人罗伯特当众吃下10个西红柿,仍安然无恙地站在台阶上,并向大家招手致意。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乐队为他奏起了凯旋曲。罗伯特的行动证明了西红柿没有毒。于是,西红柿名声大振,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

10、箭筒中的断剑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号角吹响,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传家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果然,佩戴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

[1] [2]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