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说:“没有痛苦算什么诗人。”这句话有两个意思:一是痛苦给予诗人创作的灵感感,二是诗人能够提炼痛苦,升华痛苦,用痛苦来写诗。诗人享受痛苦并能用诗名来传情达意,这便是痛而善言,一种含蓄优雅的大智慧。
古代诗人大抵如此,他们锤炼痛苦,凝聚成诗。用平仄来传递痛苦的小桥流水,押韵来谐奏痛苦的瘦马西风。
为了抒写深闺思妇的缠绵思念与痛苦,诗人写道:“雨打梨花深闭门。”于是一夜细雨,一处深宅,一方铜镜,一位女人浮现在观者的脑海中,浮想联翩。那无尽的思念之痛如细雨般敲打着人们的心,如梨花带雨,泪眼婆娑。这善言的境界也便在此,一字一音总关情,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样表达的痛苦也便有了优美的底蕴。
抒写痛苦,如爱国诗人陆游在病榻上念出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如愁情词人李清照在孤独的深秋吟唱着:“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将愁化作载愁难行的舴艋小舟,化作飘零的一剪寒梅。也如失意的稼秆词人元宵夜里,叹道:“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代历经痛苦的诗人他们的人生如此:想做的做不了,做得了的又改变不了。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一次次敲打他们感情的心灵。于是化悲痛为诗句,化失落成音韵,抒写痛苦。而恰恰在这样表达的痛苦中,我们看到了那如繁花落尽般独一无二的美丽。如此也便是大智慧,将痛写成美,将美升化成一种优雅的境界。
相比之下,另一类人面对痛苦的做法,就有点不可取了。为了表达难以得到好画作的痛苦,凡高在田野鸣枪自杀;为了表达不能得到完美国人生的痛苦,海子卧轨。这类人不能算作痛而善言的人,顶多只能看成一个敢于表达痛苦的人。他们或为了悍卫心中的理想或为了抗拒太重的现实,他们终究选择了一种无谓的牺牲或无价值的逃离,于己,白白搭上一条性命;于人,徒增无尽叹惋。
真正痛而善言的人,应该是这样的。
如同鲁迅,一个愤世嫉俗的现代作家。为了表达对近代中国社会不满的痛苦,放下手术刀,披上铠甲,拿起笔,成为一名善于用文字来抨击社会弊病的以勇士。他将满腔的爱国之痛与忧伤化作文字,然后又将文字化作匕首和投枪,直刺敌人的胸膛。用痛苦来装点文字,用痛苦给予文学以灵魂。善于用文字来表达痛苦的鲁迅,于是用一种积蓄了饱满激情与力量的文字唤醒了众多麻木的中国人,也激励了更多的爱国青年敢干直面淋漓的鲜血与痛,而更奋然前行。
这样人从不为痛而惨惨戚戚,垂泪到天明;也不会在痛中沉沦、绝望,如行尸走肉般过活;更不会将痛化作石块绑在身上而自沉江底,一了百了。他们能将兄弟分散之苦,炼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长娟”,以慰藉无数饱受离散之苦的亲人和朋友;他们能将被闲置之愁,炼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鼓舞无数深感前途迷茫而终有为的人;他们能将被贬之痛,炼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以此教会无数身处逆境的人如何笑对人生的风雨,走向艳阳。
如此,才叫做痛而善言的大智慧之人,所以,千百年来,他们和他们精神在文学的长廊里熠熠生辉;我相信,我们也一定能淋浴着他们的光辉做一个痛而善言的人,将这份美德传承下去,以光耀千秋。
痛就大声说出来
你说或不说,伤痕都在那里;你若不说,别人怎生晓得你受伤了?你若不说,别人怎生帮你解除痛楚?言痛之人不是软弱之人,相反还是智慧处世的达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227):“苦难如乌云”
下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229):“荒岛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