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1、学会让,意味着成长,秀木出林可吸纳更多的日月风华,舒展茁壮而更具成熟的力量。
2、天空浩大,它却将表现的机会让给了云彩;春天美丽,它却将迷人的芳香让给了花朵;大海无边,它却将雄浑的气势让给了波涛。
3、因为让,拥挤的道路被劈开了一片空间;因为让,喧嚣的生活被腾出了一份宁静;因为让,疲惫的心灵顿时绽放出一丝特别的烂漫;因为让,平淡的人生透出无限的精彩。
5、人们常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呀,一次的退让你会失去什么呢?一次的退让会让你避免一次无端的争执,一次的退让,会让你心灵得到一次洗礼,一次净化,要说真正失去的,恐怕就是人们深恶的粗鲁、无礼、傲慢与野蛮。
6、忍让,是大智大勇的表现,它不计较一时的高低,眼前的得失,而是胸怀全局,着眼未来;忍让,是一种美德,它以宽广的胸怀,无私的心灵去容纳人,团结人,感化人。忍让,是一种修养,它面对荣辱毁誉,不惊不喜,心静如水。
6、歌德是德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一天,他在魏玛公园里散步,在一条人行道上,迎面遇见一位对他的作品提过尖锐的、带有挖苦性批评的批评家。两人面对面地停住,那位批评家蛮横地喊道:“我从来也不给蠢货让路。”歌德则说:“而我正相反!”说着满面笑容地让在一旁。那位批评家走过去以后更加气急败坏了,可他半天也没有说出一句话。
歌德对那位寻衅污辱他的批评家,不仅表现出豁达的情操和高雅的风度,而且只用一句话就对他进行了妙巧的还击。
7、有理让三分,冤家也成亲。
8、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
9、在安徽桐城有个地方叫“三尺巷”。相传清康熙年间,位高权重的大学士张英收到老家来信,称与邻居在宅基地上发生了争执,要张英凭官威出面干预。张英看罢来信,作诗一首劝导:“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信后,主动退让三尺,而邻居也深感惭愧,马上把院墙退后三尺,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便有了一条闻名遐迩的“六尺巷”。
10、人活于世,难免会与人磕磕碰碰。谦让可以很好地化解矛盾,解决利益纷争。如果不懂得谦让,只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一味地争斗,必将结怨积仇,后患无穷。如果相互谦让一下,彼此包容一点,便会海阔天空、云开雾散。
11、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是一种让;新芽催陈叶,长江后浪推前浪,是一种让;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是一种让;在利益和荣誉面前,先人后己,是一种让;纷争和矛盾面前,多一分宽容,少一点冲动,这也是一种让……让我们都学会忍让、谦让、礼让,让出团结,让出风格,让出友谊,让出精彩,让出和谐的世界!
【优秀作文】
学会礼让
荷兰不知名古镇德拉赫腾镇没有红绿灯,人们用眼神和手势来交流达成默契,素不相识的驾驶者会在路口相让,“汽车让自行车,自行车让行人”成为人们默认的规则,他们的礼让创造了交通奇迹。
荷兰古镇德拉赫腾的“无红绿灯”现象,使我不禁想到我国许多地方的“无视红绿灯”现象。
在我国大小城市,红绿灯、电子警察遍布交叉路口和要道,可谓设施完备,然而时常可见高速奔驰的汽车乱闯红灯。如果两车在小巷“狭路相逢”,“虎视眈眈”的现象并不鲜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有时甚至恶语相向,拳脚相加。最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我国,“人让自行车,自行车让汽车”倒成为人们“默认的规则”。
不懂礼让的行为贻害无穷,使我们愧称“文明古国”的称号。
“请自觉排队”,“请不要大声喧哗”……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中国游客走向世界各地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和粗鲁的代名词。
“不懂礼让”现象的出现,根源何在?
一个有文明素养的人才懂得礼让,礼让的本质是对人的体贴和尊重。不懂礼让,其实质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为对方着想,不懂得体贴对方、尊重对方。很多人满脑子都是“孔方兄”,早已将古人“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的“遗训”抛在脑后。十字路口,加大油门高速奔驰,为得是赢得时间去追求自己的金钱、名誉和地位;在追求功利的路上,“狭路相逢”,必定是一场好斗……
由此可见,缺乏文明素养,不懂得体贴人和尊重人,过于追求功名是造成“不懂礼让”的根源。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只有使国人认识到文明礼让的重要性,大力培养国民的文明素养,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的礼义之邦才能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
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战国时蔺相如对廉颇一让再让,终于让出了“将相和”,成为千古美谈。古人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可见礼让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礼让是人与人交往的缓冲带,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冲突;礼让又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它可以减轻摩擦,化解紧张的关系。
学会礼让,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于己、于人、于社会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一个宽松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一个祥和的文明环境需要每个人都学会礼让。只要人人都学会礼让,祖国处处都能变成美好的德拉赫腾古镇。
[点评]
文章采用观彼思此、观远思近的思路,由古镇德拉赫腾奇迹联想到我国普遍存在的与此截然相反的不懂礼让的现象,并深入剖析其危害,挖掘其根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合题意,观点正确鲜明,能很好联系实际,分析深刻。
一种向上的姿态
“让”顾名思义,就是“退让”的意思,然而右边这个“上”却告诉我们,“让”,其实也是一种向上的姿态。
一、曲折的智慧
林语堂在《风声鹤唳》中说:“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诗人流沙河还说,面对困难不要硬拼硬抢,退让几步,找出困难与困难之间的缝隙,然后迎头赶上就容易多了。
不错,“争”不如“让”,“让”不是退让,也非妥协,只是一种迈向成功的另一途径,古有退避三舍,田忌赛马,不都是退让取得成功的典范吗?他们是智慧的,这么一“让”,就让出了思考的时间,让出了回旋的余地,却在一瞬间也让出了抓住敌人劣势的机会,让出了百密一疏的破绽,立刻就看到成功的方向。
“让”,就是一种曲折的智慧,也是一种向上的智慧。有人认为他绕远路,非成功捷径,其实不然,它的目标仍是长远的,不过换了个角度。
二、一片冰心在玉壶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233):“退一步想”
下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235):“自己的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