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押题】
阅读下面文字,选取一个角度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假如美德需要通过荣誉来体现,那它就是轻浮空虚和没有意义的东西。命运在让人得到荣誉的事情上真是太轻率了。我经常看到命运让人无功受禄,往往给一个人的荣誉要大大超过他的实际功绩。第一个将荣誉比作阴影的人也许只是随口说说,他并未认识到这句话所达到的深度:荣誉和阴影同样空虚;荣誉也像人的影子那样,有时走到了身体的前面,有时则要比身体长好多。——蒙田
【押题理由】
蒙田,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以《尝试集》三卷留名后世。著述上以散文见长。题目材料出自蒙田所写的一则随笔,认识深刻,见解独到,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学。
以名言警句为命题材料,也是目前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选择,以2013年为例,安徽卷以萧伯纳的名言为命题材料,福建卷以顾城的一首诗为命题材料,上海卷的命题材料也可看成是一则警句。这些名言警句往往寓意丰富,思想深刻。在审题上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哲学思辨能力,但又不能仅限于玄而又玄的纯哲学思考,而要把这种思考和一定的社会现实相结合,这是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的重点。这个文题材料的主题是“荣誉”,现实感较强,切中流弊。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断奔跑追赶,追名逐利,虽荣誉加身,内在却是空洞而缺乏内涵,名不副实,这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病。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背景下,这样兼顾思想性和现实性的文题无疑是我们作文备考的重点。
【解题方向】
【方向一】莫让荣誉遮望眼
名师支招:荣誉,往往和成就、地位有关,是身份的象征与标识,但荣誉本是身外之物,只是个人的外在附加,我们往往容易被那看似诱人,实质虚无的头衔所迷惑,为荣誉而求索。如此追逐荣誉,实质是对名与利的迷恋,是功利主义的一种表现。
备考素材:
城市的面子与里子
入汛以来,一些城市遭遇暴雨袭城、行车如行船的消息纷至沓来。平日里光鲜亮丽的城市在暴雨后瞬间竟变成“水城”,事实上,城市也是有生命的:建筑是他的骨骼肌肉,通讯电力是他的神经,道路是血管,下水管道垃圾处理是排泄系统。然而,中国的大多数城市肌肉像打了激素的青年,打扮奢华无品;内里却梗塞一片,如垂垂老人。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存在着严重的表里不一问题,面子工程毫无节制地畸形发展,而内里却早已病入膏肓。150多年前,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城市内涝严重、逢雨必“瘫”,正是对城市建设者良心的考验。在城市的发展中,决策者不能只热衷于地面上的绿化、亮化、美化等看得见的“面子工程”,而忽略了城市排水系统等看不见的“里子工程”
运用片段:
社会在进步,城市在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好像一夜之间满是高楼大厦、灯红酒绿。GDP的快速飙升,城市名片的不断更新,“中国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品牌之都”“国家森林城市”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城市名片固然是城市发展所获得的荣誉,有些实至名归,但有些却是徒有虚名,透过这些轻浮空虚的荣誉,我们却看不到一个城市民生的改善,幸福感的增强。君不见,近年来,不少城市在一场场暴雨面前,被冲刷得繁华去尽,面目全非。没有了面子的掩饰,真正的底子也就显露无疑。所以,即使浓妆淡抹,但总不能掩饰内在的苍白。只关注面子,而忽略底子,只重视那些空虚飘渺的荣誉,而漠视城市的内涵发展。须知,一个下水道的建设与完善对老百姓而言,远比比一个光鲜的荣誉头衔来的实际。所以,莫让荣誉遮望眼,尤须务实固根基,这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长远之计。
【方向二】放下荣誉,回归本真
名师支招:对荣誉的追求固然不是一无是处,一个对生活、未来完全绝望的人是不会在乎荣誉的,正如“哀莫大于心死”。重视荣誉,起码证明其尚有进取之心,能得到荣誉的人,大多也会有其过人之处,非凡之功。但荣誉过多,有时也会成为重压,而且,过分的追求荣誉也会令人迷失自我,而忘记了最初的赤子之心。
备考素材:
季羡林请辞三顶桂冠
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被称为“国宝、大师、泰斗”,对于这样当之无愧的殊荣,老先生不仅没有沾沾自喜,反而坚决请辞,并且有一个经典的自述,“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这样的态度,恐怕得让那些争着往自己头上戴桂冠,拼命往身上擦泡沫的所谓学者们愧煞。
运用片段:
荣誉本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的人一生执着,孜孜以求,最终荣誉加身,但跑的却很累,一个个荣誉除了带来名与利之外,也带来了重重的负担,最终就如藏身于外壳中的蜗牛一般,举步维艰。我们敬重那些胸前挂满军功章的垂暮英雄,但更钦佩那些卸下一身戎装后淡然处世的睿智老者。对荣誉的恋与舍,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境界。季羡林先生被称为“国宝、大师、泰斗”,荣誉之至。莫说三顶桂冠,仅一顶已是令多少人趋之若鹜,穷其一生而不得。但先生却坚持请辞,不为别的,只为还自己一个自由身。与其抱着这些虚无的荣誉终老,不如“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是对荣誉的淡然,对人生的顿悟。
【方向三】荣誉如阴影,功名亦浮云
名师支招:阴影,只是一个影子,虚无,而非实体,要产生阴影,必须要依赖实体的存在,没有实体,也就无所谓阴影。荣誉如阴影,因此,荣誉也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实力,否则,这样的荣誉就是虚无。另外,阴影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实体的真实情况,正如人的影子,“有时走到了身体的前面,有时则要比身体长好多”,存在名不副实的情况。所以,不应过分地执着于荣誉本身,而应扎实自身基础,提升自身实力,此时,荣誉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张曙光贿选院士
日前,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向企业巨额索贿,用于参评院士一事引发公众哗然。作为我国的最高学术荣誉,院士桂冠评选也要花钱?
上海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沈建华研究员认为,近年来很多案例都说明,目前在我国的院士评选中,出现越来越需要“运作”的情况,甚至由单位出面,组织强大的公关团队,有强大的财力支持,这在圈内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当选院士的人,不一定是科研能力最强、学术成就最突出的,而是那些拥有一定社会地位、能够调动一定行政资源的人。
运用片段:
荣誉如阴影同样空虚,一个人如果缺乏真才实学,却幻想通过一些荣誉、头衔包装自身,虽能行骗于一时,终难敌阳光的曝晒,真假立现,落下笑柄。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在没有任何学术专著论成果,仅发表过两篇论文的情况下,竟然利用手中的权力组织专家组,为其代笔,编写学术专著,撰写论文,欺世盗名。更向企业巨额索贿,用于参评院士“运作”。一个科研能力不强,学术成就不突出的平庸之辈经过包装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尖端科研领域的专家。而这样的包装则是为了获取更大的荣誉,成为中科院院士。众所周知,院士是我国最高的学术荣誉,没有突出的科研贡献是断然不能当选的。如张曙光之流,挖空心思,为获得一些荣誉无所不用其极,却从不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上,这正如那肥皂水吹成的泡沫,看似七彩斑斓,但一吹即破,最终只是一场幻影。
【素材仓库】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偈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把衣钵传给谁。大弟子神秀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也作一首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火头僧即是日后的六组慧能。
微点评:对待诸如荣誉这些身外之物,还有多少人如六祖慧能般大彻大悟?名利相生,没有了对利的贪求,又何来对名的奢望?
浙大重奖心平教学教师
2013年9月10日,浙江大学教师节典礼上,该校两位教授因长年坚持在本科生教学一线、并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可,每人获得了“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100万元的奖励。
一位是数学系教授张振跃,另一位则是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姚缨英。除专家评审外,学生的网络投票数,是决定他们是否被评上“心平杰出教学贡献奖”的最大因素。在学生的评价中,可看出他们共同的特点:敬业执着、爱生如子、富有内涵、良师益友。与此同时,其他6位教师分获“心平贡献奖”和“心平贡献奖”提名。
微点评:扎根三尺讲台,心平教学获殊荣。“心平杰出教学贡献奖”,这样的荣誉远比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头衔显得可敬、可贵。
满城尽是“十大品牌”
近日有记者在北京、济南等多个家居建材市场暗访,已成商家招揽顾客金字招牌的“十大品牌”,实质上就是竞价排名而已。“十大品牌”现象几乎渗透了家居建材行业各个领域,从橱柜、卫浴产品到墙漆、地板,从水龙头、灯泡到电表、窗帘,都可以看到“十大品牌”的身影,如此种类繁多的“十大品牌”让消费者眼花缭乱,难分真假。
“只要给钱,谁都能评上‘十大品牌’。”北京一位从事了10多年地板销售的业内人士说,一家入行两三年的企业,只要愿意花钱,一年就可以拿到好几个“十大品牌”,还有一些企业刚评上“十大品牌”没过几年就倒闭了。这类评选大多事前没有标准,事后没有监督,根本不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实质上就是竞价排名,谁给的钱多谁排前面,甚至有些就是直接收钱发证,一个“十大品牌”证书能发给十几家企业。
微点评:品牌泛滥,荣誉扫地。花钱买品牌,弄一个虚名招摇撞骗,骗得了一时,毁的却是一个行业。
【备考佳作】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235):“自己的节奏”
下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237):“李嘉诚‘鸡蛋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