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说资产阶级“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2)有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3)生活中有人鄙视金钱,但社会又离不开金钱。
(4)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又是万万不能的。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以“金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①只要与话题引发的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或发表议论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金钱体现着人的劳动价值,是一种价值符号,是商品交换的一种手段。金钱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金钱确实是有益的。从羞于谈钱,到敢于要钱,从赚小钱到期望赚大钱,这是一个大变化。这种变化,是人们观念转变和社会进步的表现。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就会陷入拜金主义的泥潭。钱能使人富有,也能使人空虚;能使人雅,也能使人野;能令人振奋,也能令人萎靡;有钱者可以乐善好施,周贫济困,也可以挥金如土,威风八面。仅仅为了赚钱却不问赚钱的目的、手段,为了钱,丢了人格、道德、精神,是可悲的。所以,有人说,钱得上帝,钱亦是魔鬼,它能使人身价陡增,亦能使人身败名裂。因此,努力避免钱的负效应,是我们应当注意的。
[例文一]
不敢忧贫
回家路过银行,常常看见荷枪实弹的武警紧握着足有灯管粗的枪管,我总是怀疑那只是吓唬人的幌子,似乎人心是不需要受制于枪口的。渐渐地,警匪片看多了,也就产生了怀疑。直到看了今年的贺岁片《天下无贼》我才逐渐醒悟,生活中那么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事情原来起因竟是钞票。那乌黑的枪孔像是无底的欲望深渊不知黯淡了多少人的生命,那一箱箱普通而又特殊的纸币又使多少利欲熏心之徒断送的本该光明的前程。
有人说金钱很重要,没有金钱就没有面包,没有面包就得挨饿;没有金钱就没有房子,没有房子只有流浪;没有金钱就没有医药,没有金钱无法赶走病魔……
也有人说,金钱可以买到药品,但买不到健康;金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金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
究竟孰是孰非,我们来看看培根的故事。
培根曾是英国的首席大法官,六十岁时因贪财受贿,被囚于囹圄。他临死前对其著作《人生随想》作了最后的修改,他烧掉《金钱》这一章准备重写,但突然病重离世。他临终写到:“在你获得金钱的过程中,如果感到紧张或屈辱,在获得金钱之后,就不要指望生活得怡然自得,因为在紧张或屈辱中得到的金钱,用起来更加不安和辛酸。这就是金钱固有的阴谋。”最终使培根青史留名的不是金钱,而是他的充满睿智的哲学巨著!
培根的故事与东方圣人的话“君子忧道不忧贫”遥相呼应。
今日大富翁,只不过是金钱的水流暂时汇聚在你的港湾而已,明天呢?不久的将来必定是风水轮流转。时间是世上最最公平的法官,不管世事几回沧桑,时间改变不了司马迁的《史记》、曹雪芹的《红楼梦》,也改变不了方志敏的中国心、周恩来的富国梦……金钱,在时间面前止步,历史与金钱无缘。
古人说人有三宝:立德、立言、立功。立德可以感应天地,立言可以教化后人,立功可以造福百姓。我辈学子应忧自己尚无“三立”,而不忧尚未“脱贫”。
泰戈尔说:“鸟翼上如果坠上黄金,鸟就不能飞翔了。”如果把金钱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必将沦为可怜的守财奴。须知金钱不是万能的。孤独时,一双温暖的手臂;失败时,一道理解的眼神;悲伤时,一声亲切的问候……这些都是金钱买不到的。
曾经有一个贵族公爵嘲笑贝多芬的贫穷。贝多芬说:“你天生就是一个贵族,但没有人天生就是一个音乐家。”是的,自然界一只动物靠多占有同类的食物就可以膘肥体壮,傲视同类,但一个清贫的人却照样可以富可敌国,以他的作品,以他的思想,以他对人类不可磨灭的贡献。林肯,马克思,列宁……永远与日月同在。契诃夫说:“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不在金钱,而在真理。”
当然,金钱未必都是万恶之源。李嘉诚,曾宪梓,霍英东等人富甲一方,乐善好施,也是一时美谈。我只是想说,在自己德之未厚时,应该忧道之未立,而不是忧财之未富。毕竟厚德方能载物。
[评析]
生活在市场经济时代,传统的价值观面临着诸多挑战,时常处于尴尬的境地。本文旁征博引鲜明地提出“不敢忧贫”的观点,文章善于说理,循循善诱,逻辑严密,语言精辟,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文章末尾宕开一笔,使观点站得更稳,立得更实,值得称赞。
[例文二]
做个富人又何妨
听了太多太多的“快乐而无忧的小乞丐”故事,看了太多太多“平淡清贫却幸福的生活”,我不禁困惑:为什么人们一面崇尚着简单平凡的生活,却又一面挤破脑袋,恨不得施展孙猴子七十二变的功夫,旨在钻进“方孔”中?可怜的“孔方兄”,在美式足球与英式足球不断的变换中,这才被争抢着抱在怀里,下一刻又被一脚远射踢出界外。
国人鄙视物质财富可谓由来已久。“慈不经商,义不理财”,“为富不仁”,劫富济贫自然大快人心,某些经典名著更是对此作出了十分精彩的描写。从小时候听到的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里,富人总是扮演着一个脑满肠肥有着无数烦恼,最后落得个鸡飞蛋打下场的角色,而故事中的穷人似乎永远是善良可亲,快乐无比。
长大之后,对于这个逻辑提出质疑:乞丐的生活真的快乐而无忧吗?是因为他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更能体会精神世界的广阔;还是因为在寒风瑟瑟的严冬,他们躲在风雪交加的屋檐下更能享受自然的恩赐?请原谅我真实的想法,也许这很残酷,但我实在无法想象一个三餐不饱、漂泊不定的乞丐到底会怎样令人羡慕地幸福与快乐。依靠别人施舍来度日的人拥有快乐,为什么那些依靠自己努力,通过智慧积累财富的人们却不配拥有?!我认为,只有后一种快乐才是最有理由、最有基础、最真实的幸福。
人人都会有苦恼,但一些人却人为地把事实向自己臆想的方向畸形地牵引,这是心理上的一个严重错位。一些人表面上不屑提起金钱,暗地里却趋之若鹜。为金钱折腰,权钱交易,出卖色相……为金钱不惜辱没人格、国格,进而屈膝下跪的不也大有人在吗?其实细细想来,一些人也真够聪明的啊:嫉妒富人,于是一味地贬低他,强化金钱的坏处;从不放弃自己的奋斗目标——成为富人。试想,一旦目标实现,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不管别人怎么说,实惠是自己的;万一失败了,瞧,早就给自己留下了安慰。有些人甚至生出卑鄙的想法,希望富人被劫,被“济贫”,自己躲在人群后面拍手称快,再揉揉自己熬红的双眼——终于给自己的失败找到了平衡点。
时下,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我穷得只剩下钱了。许多人也许总会自嘲地说:“我没有家,有的是一座空空荡荡的房子……”似乎物质和精神是分离的,甚至是对立的。其实,物质和精神是相辅相成的。在某种意义上,物质还起着前提作用。毕竟爱情需要面包,孩子需要寒衣,老人需要供养,物质是感情的一个载体。如果我们自己都衣食无着,那你拿什么帮助失学儿童,为灾区人民献爱心呢?佳节良辰,捎上一份不必昂贵的礼物,传达心中无限的祝福,亲朋好友怎能感觉不到你的爱呢?如果金钱买不来幸福,那么没有金钱不是照样买不来吗?金钱只是商品流通的手段,它既不是众善之门,也不是万恶之源。充实与否,幸福与否,在乎一心,与钱财无关。当富人失去了家,至少还有一所房子,终不至于漂泊流浪。穷人只能说,我穷得什么也没有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生财正当,用财有度,做个富人又何妨。
[评析]
几千年来,中国人对于金钱的认识,可谓走了一条弯弯曲曲、不明不暗的路,从从小农经济社会的重农抑商到“慈不经商,义不理财”的古训,无不体现部分国民对金钱的厌弃心理。习作者不宥于成见,通过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思考,大胆提出极有个性而且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观点:“做个富人又何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上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238):“良心”
下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240):“绵羊开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