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与《开门大吉》节目的选手面对8扇大门,每按响一个门铃,会听到一段音乐,答对歌曲名字,即可获得该扇门对应的家庭梦想基金。一旦答错,所获奖金将被清零;每个选手答题过程中有一次求助亲友团的机会。 节目播出后,观众对选手的做法有这样一些评价: 甲说,获得一定数额的奖金后就不再继续比赛的选手太不自信,尤其那些求助后就停下脚步的人,依赖感太强; 乙说,所获奖金已经可以实现家庭梦想还继续向前走的选手太贪婪,已经失去了参加节目的意义; 丙说,觉得奖金不够,使用过求助机会,依然前进而最终空手而归的选手,值得尊敬; 丁说,实现梦想要靠自己的双手与智慧,依靠这类节目实现梦想,是不劳而获思想的表现。 对此你有何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见好就收”是一种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听见这样或那样激人上进的话,如:“一切皆有可能”“你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这些话听起来似乎鼓舞人心,可是如果一切皆有可能,那么“永动机”不也有可能发明出来?如果一切皆有可能,上帝是否也存在?(陈按:从逻辑上说,永动机是否能够发明和上帝是否存在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前者是科学领域的是非问题,后者是宗教信仰问题,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人的意志固然是重要的,但决定事物成败的还是客观条件,人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变或改善物质条件,而意识本身不可能“九天揽月”,也不可能“五洋捉鳖”。 所以那种被很多人认为是不思进取、没有魄力和胆量的“见好就收”的行为未尝不是一种具有审时度势的智慧的行为。 我所说的“见好就收”不是那种因获得一点点利益就洋洋自得的小人,也不是畏首畏尾的懦夫行径,而是一种在理性的分析和对客观条件的准确判断后做出的明智之举。 在综艺节目《开门大吉》中,很多人认为那些获得了一定数额奖金后停下脚步,见好就收的人不自信,似乎缺少了一些人们想看到的“一往无前”的精神。可是,如果反其本,参加这档节目的选手的目的就是为了梦想基金,而基金已经到手,且接下去会有鸡飞蛋打的危险,为什么不可以“见好就收”?目的已然达到,继续下去是否还有必要?选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梦想基金,又不是为了向观众展示他们的精神姿态,也不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心理,继续下去难道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吗? 从微观的角度,“见好就收”的理性和智慧能帮助人们在复杂的利益与矛盾斗争中独善其身,使自身获得的利益最大化。纵观历史的长河,也不乏功成身退、激流勇退的大智之士,其审时度势的智慧是否可以为我们所用呢?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应该认清现实,了解自身的实力,理性分析成败,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要有“见好就收”的智慧。社会的发展要遵循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客观规律。如果当代中国人还奉行唯意志论,那么“人民公社”“大跃进”能一去不复返吗?如果当代中国没有认清国际形势,没有遵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怎么能有人们的富足生活?如果人类没有看到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一味地牺牲环境,追求经济,我们又会生活在怎样一个地球?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见好就收”所体现的客观的、理性的智慧是任何时代,任何人都需要的,不要轻易相信“梦想一定要有,万一实现了呢”这类话,不切实际的梦想只能是幻想。那些在中途达到目的后停止的选手,未尝不是智者。“见好就收”未必不是一种智慧。 【点评】文章始终扣紧“见好就收”的观点,开头两小段通过驳斥错误观点引出论点,接着明确概念,这可以说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或使用的重要概念,一开始就进行明确,或用定义,或用诠释,能使作者提出的判断或使用的概念具有逻辑的确定性,在论辩过程中保持同一性,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这一段可以说是过渡段。然后从三个角度论证作者的观点。这三个角度是:综艺节目本身的角度;“微观”的角度;“宏观”的角度。条理十分清楚。当然,中学生囿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对“微观”与“宏观”的划分还比较幼稚,毋宁说这是分别从个人的角度和国家、民族的角度认识问题。然而,作者在进行分层论证这一文章最关键部分,在本应最见作者功力的地方,却力有不逮。作者在驾驭观点、材料和语言方面,都有捉襟见肘之处。拿观点来说,“决定事物成败的是客观条件”之说失之偏颇,它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的基本观点。作者在“微观”部分无非谈高中生的学习,在“宏观”部分却又举了过于沉重的当代史的话题(这两个材料都是敏感话题,作为事例也显得勉强)。此文的好处在于能将问题由综艺节目“推广”开来,避免了就事论事;但它的瑕疵也在这里,显得有点“扩大化”,成了“观点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不赞成“见好就收”,而主张继续前进的选手和观众,与“唯意志论”没有多大关系。至于“大跃进”,更不是什么是否“见好就收”的问题,而是一开始就是“左”倾冒进的产物,直到最后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灾难性后果,和普通人思想方法的问题,分量太不相称了。至于语言,也暴露了一些不纯熟的问题。如“追求经济”这样的搭配;反问句使用过多;有的地方有重复之嫌。
附另一个观点:
优秀作文:不惧风雨奋力前行 参与《开门大吉》的选手们面对八扇大门后的歌曲挑战时,或成功或失败,或前进或离开,有的人满载而归,也有的人两手空空。但不论是何种结果,每一个尽力前行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这样写道:“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用在那些使用过求助机会依然前进而最终空手而归的选手们身上十分贴切。因为,即使与成功失之交臂,但他们从未放弃做得更好。(陈按:最后这句话很粗糙,是没有加工过的语言。) 人们常说:人生如戏。如果把这样一次参与节目的经历比作一场人生旅途的话,那么每一扇大门都代表着漫漫长路中的一次挑战。与之不同的是,人生道路上的我们不可能永远“挑战成功”。但只要尽力而为,哪怕败了退了,在某种意义上也会是一名成功的挑战者。因为,这样的我们不留遗憾。 有人说,已经获得足够丰厚的奖金还要继续前进的选手过于贪婪。那么试问,对于一名在去年高考中已被录取可仍想前往(进入)更好的学校的复读生,我们能够说他们是“贪婪者”吗?对于一个已经在某个领域小有成就,却又打算开辟新的天地而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人是贪婪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义无反顾的勇气未必就能迎来成功的鲜花,但每一颗积极行动的心都一定能等到春天。 在人生这场长途旅行中,有晴空万里,也有风雨如晦。我们有一次次成功的喜悦,也有反复失败的感伤,但正因为如此,人才得以成长,品格得以升华,人生变得丰富多彩。如果因为风吹雨打而在原地踏步,我们就永远无法看到沿途的美景。李易峰的《渺小却伟大》中这样唱道:“平凡世界平凡的他,有梦想的人渺小却伟大……”那么,坚持梦想不惧风雨奋力前行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点评】全文观点明确,中心突出,既列举了事例,也引用了名言,这就比单纯罗列事例的写法要丰富得多。特别是引用李易峰2018年新歌为例,使文章有一股新鲜的气息。但事例还不够充分,也不够确凿。有的例子不够典型,例如“复读”的例子。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录取率很低,有些考生为追求理想不得不一年年地复读,那么今天,高校经过一次次扩招,全民都可以上大学,复读就不是很普遍的事例了。本文所举事例与所引言论相比,前者显得分量不足。没有一个特别有力的事例。总的来说,本文语言通顺连贯,但也比较平淡,缺乏激动人心的力量。有些地方加工不够,例如原文有一处:“在人生这场长途旅行中,晴时有,风雨也会有”,老师改成:“……有晴空万里,也有风雨如晦”。
上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预测2018年高考作文题:梦想照进现实
下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预测2018年高考作文题:“知识付费”还需扬长避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