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个人对别人的批评不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那就证明这个人很有修养;一个人听到别人批评就不高兴,那就证明这个人还有很长的一段修行路要走。那么,接受别人的批评真的是有修养的证明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乐于听取意见,善于接受批评,不对批评者产生抵触、怨恨,反而感到高兴、心怀感激,无疑是有修养的表现。相反,如果听到批评则感到不愉快,虽然是人之常情,但也的确说明自己的心胸还不够广博,还只能容纳与自己同一立场的观点和意见,无法忍受他人对自己的指摘和挑剔,确实还需要更多的磨练。考生应围绕题目中提出的“接受别人的批评真的是有修养的证明吗”这一问题进行辩证思考,无论是否赞成这一说法,都是成立的。 假如赞同这个说法,可以论说批评的意义所在,从批评带给人的积极作用入手,论证接受批评即是有格局、有雅量、有心胸、有修养的表现。批评是最好的信息反馈,是让自己认识到自身短处的机会。才识学问愈高的人,往往在态度上反而愈谦卑,督促自己能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摆脱局限,走向成熟。因此,接受别人的批评确是有修养的表现。 假如反对这个说法,可以从批评的内涵入手来进行论述。所谓批评,即是他人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来观察我们的某种属性,当我们的这种属性不符合其利益时,他人就会对我们做出负面的评价。由此可见,批评也是有其立场的,并非完全公正、绝对公平的。再者,批评也有价值高低之分,不是所有的批评都值得接受,也不是对待任何批评都必须姿态谦卑,是否采纳批评,最终还是要取决于批评者的立场和批评内容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实际。不加辨别地一味地接受批评,反而是愚昧软弱的表现。因此,接受批评也并不能证明一个人有修养。 无论赞同与否,都要观点明确、论据清晰地进行论述,不能模棱两可,立意不清。 参考立意: 1.忠言逆耳,批评使人进步。 2.在批评中自省,在指摘中前进。 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4.思而后纳,慎对批评。 【佳作赏析】:逆耳未必是忠言 俗语有云:“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固然,真能治病的药物大多口感奇糟,能指出他人错误、触碰他人逆鳞的话大多不算动听,但是,假如只把“逆耳”来当作衡量“忠言”的标尺,把全盘接受“逆耳”的批评当作是有修养、有心胸的表现,则不免太过苛刻,有失偏颇。 我们欣赏接受批评、虚心求教的谦逊态度,赞美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包容胸怀,但我们不能将所有的批评都视作金玉良言,不加选择、不加挑摘地如数接纳。假如对听到的批评毫不辨别、毫不筛选,将之一味当作人生路上的箴言警句,那我们的人生则会陷入混乱,非但无法更好地提高自己,还将被困在各式各样的意见里,彷徨迷茫,无所适从。 面对他人的批评,首先要明确对方的目的。所谓批评,即是他人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来观察我们的某种属性,当我们的这种属性不符合其利益时,他人就会对我们做出负面的评价。由此可见,批评也是有其立场的,并非完全公正、绝对公平的。批评者的动机究竟是善意地向我们提出意见、指出错误,以期我们能及时改正,还是为着其他的原因,对我们作出了不合常理的苛求?批评者究竟是站在我们的角度,从我们的切身利益出发,坦率而真实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还是别有用心,表面的批评只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先秦时期,诸子林立,老子批评孔子“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庄子批评儒家之“仁”是“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孟子骂杨朱和墨子“无君无父”,皆是站在己方学派的立场上批评对方,假如被批评的一方全盘欣然接受,积极改变,恐怕无法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繁盛,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必不能发展出最高的成果。 众声喧哗,批评者也未必尽是贤人达士,往往因眼界、学识、职业、生活经历、性格人品的不同,而导致批评的声音亦有高低,难避良莠。父子骑驴的寓言中,不同的路人有不同的意见,父子二人无论如何调整行为,也无法达到无人指责的效果。有些批评,切中要害,一针见血,令人醍醐灌顶,顿开茅塞,是所谓真“忠言”;但有些批评,见识偏狭,观点偏激,批评者本身无甚学识,未知全貌,妄作评价,何其类似于网络上一知半解、头脑发热、断章取义的“键盘侠”?这样的批评,固然无比逆耳,但听来何用?对待此类批评,难道也要虚心接受,方能显出自己的修养? 忠言也许大多逆耳,但逆耳的未必一定是忠言。在这纷嚣的世界里,我们既要兼听以明,善于接纳,又要精于甄别,让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批评变成鞭策我们成长的力量,付那些有失公允的批评于一笑,如清风过耳,如明月流光,不必接受,亦不必计较。
上一篇文章: 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第二”又何妨?
下一篇文章: 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放飞希望的翅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