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继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3/9/1 13:54:41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继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除夕夜的舞台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惊艳2022虎年央视春晚,不仅引得网络上青绿腰风靡一时,更激发了人们对宋代诗词、服饰、舞蹈、文化观念的兴趣。

《只此青绿》脱胎于北宋王希孟创作的《千里江山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在舞台上,身着青绿华服的舞蹈演员们刚柔并济,隐去了人的情绪,兼具山水的苍劲与温柔,与背景的画卷相映成趣。

展卷传统文化,不惟“只此青绿”,中华五千年文化长廊中瑰宝无数,笔见刀痕的甲骨文,长袖盈风的戏曲,品香审韵的茶道……需要我们一一发掘,以传承为己任。

本校传统文化社团要召开一次“继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宣讲会,参与宜讲的有来自琴、棋、诗、书、乐、武、画、国学、曲艺等分社的代表。作为其中的一个分社代表,请你结合自己的所读、所见、所闻、所感,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定分社,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文题解析】:本文要求结合自己的所读、所见、所闻、所感,写审题立意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央视春晚上表演引发了人们对宋代诗词、服饰、舞蹈和文化观念的兴趣。而传统文化社团要召开一次宣讲会,主题是继承传统文化和树立文化自信。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题立意解析:

  1. 传承与创新:探讨如何在传承中注入新的元素和创新思维,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2. 文化自信:强调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多元性与包容性:介绍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强调多元性和包容性对于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4. 当代价值: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如道德伦理观念、审美标准等。

佳作赏析

【佳作赏析】:继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传统文化社团中曲艺分社的代表。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给我们这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发表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见解和感悟。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身处于信息快速传递的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然而,在追求新潮和时尚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毕竟,中国有着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我们作为中华儿女应该为之自豪。

曲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通过戏剧表演、说唱等形式将智慧和幽默结合起来,以娓娓道来、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述故事或者表达主题。曲艺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如相声、评书、小品等等。它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娱乐,更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曲艺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形式,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它不仅需要演员有出色的口才和表演能力,还需要对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知识储备。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特点,曲艺成为了我们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社会,曲艺虽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应该积极投身于传承和弘扬曲艺这一重要使命。首先,我们要加强对曲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同时,我们也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曲艺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并参与其中。

在这个宣讲会上,我希望能够通过分享自己对曲艺的理解和感悟来吸引更多同学们对曲艺的关注和兴趣。我将结合自己所学和所见,以《曲艺:传统之美,智慧之韵》为题,向大家介绍曲艺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我也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案例来说明曲艺如何影响和塑造我们的生活。

最后,我希望通过这次宣讲会能够唤起更多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关注。让我们一起努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自信与自豪。谢谢大家!

点评:

  1. 文章结构清晰:文章开头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引出主题,接着对曲艺进行了介绍和赞美,并阐述了曲艺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最后总结全文并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呼吁。
  2. 内容丰富具体:文章通过介绍曲艺的形式、特点以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展示了作者对曲艺的深入理解。同时,还提到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了积极应对的方法和态度。
  3. 语言流畅准确:文章用词恰当,句子通顺流畅,表达清晰明了,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或拗口之处。
  4. 观点明确鲜明: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曲艺的热爱与认同,并呼吁大家一起努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改进建议:

  1. 可以在文章中加入更多关于曲艺如何影响和塑造我们生活的具体例子和实践案例,以增加论证力度。
  2. 可以适当扩展文章内容,在介绍曲艺的同时,可以提到其他传统文化形式的重要性和影响,以丰富文章内容。
  3. 文章结尾可以更加具体地呼吁大家积极参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行动,并给出一些建议或方向。

 

【佳作赏析】: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展示文化自信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本校传统文化社团中的国学分社代表。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与大家分享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在今年春晚上惊艳了全国观众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北宋王希孟创作的《千里江山图》的壮丽景色,更重要的是通过舞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青绿华服、苍劲与温柔并存的舞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这样一种方式,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宋代诗词、服饰、舞蹈等方面的魅力。

然而,《只此青绿》只是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长廊中的一个缩影。我们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宝藏等待我们去发掘和传承。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最早形成的文字之一,记录着我们先民的智慧和历史。戏曲则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众。茶道作为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有着悠久历史,更是一种生活艺术,让人们在品茗之间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作为当代高中学生,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对某个方面的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了解。无论是琴、棋、书、画等,每一个分社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精髓。通过参加这次宣讲会,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且将这些知识传递给更多人。

因此,我提议我们在这次宣讲会上共同努力:首先,我们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来增加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其次,我们要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社团的活动,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修养。最后,我们要将所学所得与他人分享,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在这个信息时代,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被遗忘和淡化的危机。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有责任去守护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携起手来,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展示出中国青年独特的文化自信!

谢谢大家!

点评:

  1. 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开头引入了春晚上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并通过具体例子展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为后续论述打下基础。
  2. 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入,涉及多个方面。文章提到了甲骨文、戏曲和茶道等多个传统文化元素,并对其重要性进行了简要说明。
  3. 提出了具体的行动建议。文章呼吁大家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参与传统文化社团活动以及分享所学所得,这些都是有效地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
  4. 结尾给人以启发和思考。文章指出在信息时代,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遗忘和淡化的危机,年轻一代有责任去守护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改进意见:

  1.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体的例子来支撑观点,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2. [1] [2]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3. 上一篇文章:

  4. 下一篇文章:
  5.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