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真题猜想 > 正文         ★★★
 
2025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突破“眼见”局限,窥见真实世界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4/6/29 14:02:07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了苏轼两部作品中的句子。材料一出自苏轼的《石钟山记》,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事情不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单凭想象来推断其有无,行吗?苏轼通过亲身经历,启示后人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避免主观臆断,要具备求实精神。

材料二是苏轼创作的《题西林壁》,这是一首哲理诗,写出了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是因为“身在此山中”这一道理。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启示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两则材料分别强调了躬身入局实际调研与置身物外把握全局的重要性,意在引导考生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入乎其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又要出乎其外,把握全局。立意时,考生可从任意一方面切入论证,但最佳立意仍是二者兼顾,体现出考生的辩证思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