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受不住好奇心的驱使,在一个四下无人的午后悄悄地打开了这扇重重炉火烧炙的铁门。
开窑的那一瞬,金光四起。狂野的火舌吐着流泻出来,在午后的沁凉的清风中慢慢平息了怒火。
孩童惊奇地瞪大了眼睛,“陶瓷哭了!”他大声喊道,童稚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庄镇。
美 丽 积 淀
那一瞬,我听见丝丝缕缕的裂响在我周身响起,听见老师傅生气地拂袖而去:“顽童,你的好奇误了它的美!”而后,是孩童的辩解:“陶瓷哭了。”然后的然后,我慢慢地睁开了疲惫的眼睛,世界上第一件薄丝云缕裂纹陶器便诞生了。
人们惊奇于我的美丽。那交错分布的裂纹,如丝如缕,纵横阡陌,如同肆意流过的泪痕那般清晰可见。
我微笑,在阳光下展现我晶莹剔透、水润明净般温润的身躯。我感谢那孩童的好奇心,是他的理解,他的单纯,他的好奇,成就了我今世的惊叹!
在一阵惊喜与称赞声中,我闭上眼睛。历经了千年,在这森然寂寞的博物馆中延续着千年以前的梦。梦中一名孩童悄悄地打开窑门,看见我微笑的嘴角后惊呼。我望见他纯澈的眼眸,那里灵动着两个字——好奇。
【名师点评】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文化散文。既可以当成散文诗来欣赏,也可以作为美丽的童话来阅读。作者选择了中国特有的“青花瓷”陶器文化题材为写作内容,品位高雅,内涵深沉。
作者开头直接聚焦“开窑”的壮观场面。“金光四起”“咝咝裂响”,神奇至极,引人入胜。接着,主文采用小标题领起三个美丽的画面:“景德名瓷”“好奇开窑”“美丽积淀”。再次将读者带进了富有传奇色彩的陶都,去领略无比神奇的“陶瓷”所经历的不寻常的生命体验。值得赏析的,也是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作者以孩童纯真的“好奇”,将抒情的主体转为拟人的手法,通过对青瓷人格化的描写,写出了它“进入那窑窖接受炉火的重重考验”“陶瓷哭了”“在阳光下展现我晶莹剔透、水润明净般温润的身躯”的焚烧制作的过程的描绘,让我们不仅领略到陶瓷的绝世之美的来历,而且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创造美丽的哲理是由于智慧。“我”与“陶瓷”的超越历史时空的交流与心灵对白,空灵神奇,魅力无穷。语言诗剧化,画面形象、生动。(朱庆和)
2008年高考江苏卷失误作文:好奇心
典型失误分析
好奇心
朋友有一天告诉我:“好奇心害死人!”
好奇心,的确“害死”了不少人呢!
好奇心为什么会害死人?且让我来举例说明。
纵观人类科学史,几乎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杀戮。有的是残害天真而好奇的科学家,不让他们吐露人人都可以好奇地窥探上帝的秘密这个真理。有的将真理的幼苗掐断,熄灭人内心渴求的火焰。
所以布鲁诺被烧死,女数学家索菲娅被当做女巫,爱因斯坦被视为疯子。
而好奇地探索本身就危险重重。居里夫人由于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而身患绝症,哥白尼晚年因观测太阳而失去视力。
好奇心可真是“害人不浅”!
然而布鲁诺昂起头,索菲娅说“我选择数学”,居里夫人高贵地合上双目,哥白尼抚摩著作封面泪水溢出双眼,科学巨人爱因斯坦眼眸清澈,决不退缩。
如果可以齐声回答,他们必然会说:“探索生命自然的奇迹,我只是有些好奇!”如此骄傲自豪!
<<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为爱撑起一支长篙
下一篇文章: 最新五年高考满分作文评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