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要点:
对“时尚”的理解要全面;对“品味”的理解要准确;如果写记叙文,应有“品味”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论述要有重点。
一、题目解读
“品味时尚”是个动宾结构短语。“品味”,词典上的解释是“仔细体会;玩味”,它包括品评、品赏、评议、评判等意思。“时尚”,词典上的解释是“时兴的风尚”,它是一段时期内与众不同的思想观念及由此形成的生活方式,它包括服饰打扮、语言交际、文学艺术、科技网络等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二、难易分析
题目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审题难度不大,考生多多少少有些话好说,所以入手并不难。正因为如此,所以说它是一个好题目。不过,对于发展相对滞后的贫困地区的考生来说,此题可供发挥的空间小了点,也许有失公平。从这个意义上说,题目又出得不够理想。
要真正写好这个题目很不容易,这是因为:1.“时尚”这个概念有其复杂性。任何时尚刚开始时都只是少数人的前卫行动,但很快被许多人认同而流行起来。时尚永远是动态的文化现象,在其流转的过程中,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则沉淀为经典。2.“品味”也有其复杂的一面。“品味”不能把它简单地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评论,它必须“品”出味道,“品”出特色,就像品茶、品酒、品菜一样,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鲜明的个人体验。对于同一“时尚”,不同品位的人能“品”出不同的“味”,从而有了雅俗、美丑、好坏之分,这就涉及到不同层次的文化内涵。这么一想,这个作文题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想写好,关键看你如何“品味”。
三、多种思路
1.赞扬雅的、美的、经典的时尚对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
2.批评一味模仿、盲目跟风、大肆炒作而形成的某些“时尚”的弊端。
3.通过回顾历史,概述时尚从古到今的演变,品味通过沉淀而成为经典的某种时尚的文化魅力。
4.把某种时尚的模仿性跟另一种时尚的创新性作比较,通过品味,表达对有创意的高品位时尚的追求。
5.就时尚的外部形态与文化内涵的关系进行思考,通过品味,指出时尚发展应坚持的正确方向。
6.从历史谈起,结合现实生活,探寻时尚形成的规律。
7.在纷繁的社会现象中,如何冷静面对时尚的多面效应。
8.构想自己心目中所推崇的一种时尚,并说明推崇的理由。
还可以有其他许多思路。至于哪种思路更切题、更能得高分,哪种思路会被视为偏题、得分较低,完全由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制定的评分细则决定。
四、几点注意
1.对“时尚”的理解要全面。时尚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在相当一部分人中流行的一种思想观念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决不能我个人认为是时尚就是时尚,我认为不是就不是。
2.对“品味”的理解要准确。“品味”是由“品”和“味”组成的。这就一定要“品”出“味”来。你说它好,好在哪里;你说他雅,雅在何处。只有这样,才有深度。
3.如果写记叙文,应有“品味”的细节。一定要写出某种时尚外在的魅力及给予人的感受(如心理的愉悦、审美的享受,等等)。
4.如果写议论文,论述要有重点。最好从某一点深下去,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什么样的时尚都罗列一遍,甚至把不属时尚的东西也当作时尚,那就离题了,就平庸了。
上一篇文章: 名师写高考作文:板桥体与为师之道
下一篇文章: 2009江苏高考作文分析:想写好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