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点评 2011山东卷作文点评:平易稳妥容易把握 陕西省丹凤中学 孙永健 以“这个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评:山东省今年的高考作文改变了去年话题作文的形式,而成为命题作文,对于命题作文,主要是从文章中的要素和要素间的关系入手来解析。 “这个世界需要你”这个题目,考生可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思考,可以想到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小、世界在腾飞、世界需要绿色、世界需要创新、世界需要和平、世界需要发展等等。所以题目的思路还是很广泛的。 “需要你”中的“你”显然指我们大家,特别是青年学子,那么需要我们做什么呢?学生可以写需要我们坚强、需要我们创新、需要我们维护绿色世界等。 另外,还可以联系现实世界,比如利比亚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还不和平;联想到全球气温升高,会想到环保;联想到能源问题;联想到人们的举止还不够文明等。 总体而论,山东的作文平易,学生有话可说,还是比较好写的。 2011山东卷作文点评:时代、人文、包容 点评老师:山东省枣庄三中-时均琪 历年的山东高考作文题都有亮点,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则体现了时代性、人文性、包容性,因而更具特色。时代性。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缺乏信仰,缺乏社会责任感,山东卷的“这个世界需要你”,旨在唤起人们的责任感,唤起人们的社会道德感,呼吁人们加强个人的素养建设,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人文性。“这个世界需要你”,告诉你:你很重要,你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你有自己的特长,你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旨在唤起人们的自豪感,让人们焕发斗志,因而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包容性。“这个世界需要你”,不论你是谁,不能你地位高低,不论你干什么,不论你原来怎么样,社会都需要你,你都可以存在、发光、发热,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此命题倡导和谐、包容,共生共存,有极大的包容性。此题最佳立意:社会责任、你很重要、你不可或缺。 2011年新课标高考作文点评关注社会现实 宁夏唐徕回中--洪春鸣 宁夏卷的作文是: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 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点评:今年课标卷宁夏的作文还是新材料作文。关于“中国崛起”作文既暗合中国社会热点(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又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热点,这是关注社会现实的作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应该说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没有难为考生,立意的角度还是材料限定的范围,第一段陈述事实“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第二段提出问题“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第三段提出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根据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一般方法,我们可以抓关键词和关键句:中国崛起、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这是材料的“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作文只要围绕“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这个中心结合“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这六个方面来写作都是符合题意的。 立意,“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好的立意,是很难取得好的成绩的,所以立意力求创新。理性地看待中国崛起,一分为二地分析中国崛起,这是对中学生思维认识的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辩证地看问题,学会理性思考。 2011年辽宁卷高考作文点评 坚持真理 辽宁世纪高中副校长 刘卫民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哲学家拿一个苹果给同学们看,说这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么?有的学生说闻到了。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拿着苹果转了转,一个学生说没闻到,一个摸了摸问这是什么苹果?另一个说我感冒了。最后哲学家把苹果给大家传看,才知道是一个用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请就以上材料,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能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 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好材料、好文题。 显然,哲学家的问题和他的学生对待问题的不同态度,明显在“影射”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迷信权威、轻信盲从、不肯动脑、不愿动手、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援疑质理、寻根究底、坚持真理、求真务实等精神的现象,好在还有三个“默不作声”的学生,他们没有人云亦云,坚持做自己心灵的主人:第一位尊重了自己的真实感觉,第二个发出了自己的疑问,第三个如果不是“托词”至少表达了自己的诚实,当然若是“托词”则显其圆滑。 可以联系的生活实际有很多,比如:抢盐潮,钱学森之问,中国大学缺什么…… 总之,这是一道相当不错的好作文题。 2011年安徽卷高考作文点评 紧跟时事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朱诵玉 在话题作文彻底失去青睐之后,高考作文迎来了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二分天下的局面,而2011年安徽高考试卷终于还是选择了命题作文。窃以为原因有二: 一是无奈的选择,或曰大势所趋。安徽高考作文2006年是以“读”为话题,2007年是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2008年是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2009年是关于“弯道超越”的材料作文,2010年是以《吴兴杂诗》为材料的材料作文。纵向看一下即知,2011年可供命题者选择的空间已经不大。要么是看图材料作文,可是去年的诗歌材料遭到大家的批评,让命题者很受伤;要么是话题作文,可是大势所趋,不合潮流。所以,只好回到2007、2008两年的命题作文(尽管《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个题目也备受诟病)。 二是紧跟全国卷。每年高考后,当安徽高考题浮出水面时,细心的人就会惊奇地发现,安徽卷作文题与全国卷是惊人的一致。2009年、2010年全国卷1和全国卷2都是材料作文,安徽卷也都是材料作文。当然除了作文外,其他题目也有类似情况。个中自有原因。 2011年安徽高考作文选择了命题作文,题目是:时间在流逝。 乍一看这个题目,让人立即联想到鲁迅《记念刘和珍君》里的那句“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当然,也许命题者恐怕不是要考生谈“街市”“太平”的问题,而是要考试谈“时间”“流逝”的问题。 语文试卷,尤其是作文,往往承载了很多、很重的东西。由于作文传统就备受关注,因此,其常被用来“传道”、“明道”。其实,安徽高考作文在去年的时候已经在向“理”靠近了,由于选择的材料不够成功(不能算是哲理诗),今年干脆直接命题。这样也许倒更好。但是,不知大家想了没有,这样的题目是不是太宽泛了?很像一个话题,一个引子? 当然,让十七八岁的青年学生来写这个题目,明显有着引导的作用。命题者也许是想引导青年思考时间、人生、成长、生命、理想等等,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考生沿着这个思路来写,应该是可以的。当然立意要高远,内容要健康。 不管怎样,安徽高考作文题已经由浅入深,由紧跟时事走向哲理的引导了,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 也不知今年的考生是从何下手写这个作文题的。好在,现在语文考试已经结束,马上就能看到那些考生的作品了。 2011江西卷高考作文点评 孟子三乐解析 作者:江西于都实验中学 赖华 2011年是江西省实行新课标教材高考的第一年,在写作这一块的考查上略有变化。设计了一道综合性“语言表达题”来考测语言表达,分值15分,字数200左右。将大作文减少10分,为50分。字数由原来的“不少于800字”降至“不少于700字”,目的是提高语文试卷的效度和区分度,提高语文命题对整个高考的贡献率。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正是沿着“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成长”的命题趋向而设置。大作文要求以“孟子三乐”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字数700字左右。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给文言文材料的作文,审题难度加大了不少。先看看这段话的意思。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病患,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情;上不愧(怍:惭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作文审题,关键就是能否看懂这段话的意思。看懂了,相对来说还是容易提炼出观点的。 “第一乐”,应该说是亲情之乐,父母、兄弟,一家人和睦相处。可以提炼出观点,健康是福,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生命的重要性,要珍惜生命。与人相处,和谐社会。而此观点正好可以反思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子女结婚后不少都不愿与父母一起住,子女不懂得感恩,人情淡薄了许多。学生可以叙自己与亲人的经历,说自己对亲情的看法。 “第二乐”,可以说是自身之乐,做人处事,一切都问心无愧。诣在告诉人们要凭良心做事,要诚信做事,要正直做事,做事要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如果人人行事都能诚信正直,那整个世间就充满了温馨和谐。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瓜”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这些制假售假商贩们正是愧对于天,愧对于人。学生就此可以较容易写议论文,议论怎样做人处事。 “第三乐”,是说的是教育问题,可以说是“极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教育他们。孔子说过:“中人以上者,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者,不可以语上也;生而知之者为上,熏染而学者次之,困而学者又次之,困而不学者,民斯为下也。”孔子所表达的意思相近于孟子的观点,说明教育者关注教育对象素质的高低,希望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来教育。这也正好与近年许多高校自主招生,争抢优秀生源的事件不谋而合。而“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教育公平原则也正合广大群众的共同要求和高等教育界“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迫切希望。我想对于教育的话题,学生应该有话可说的。 学生可以从这“三乐”对应的观点中选出自己熟悉的来立意。这次作文审题很关键,对文言功底不好的学生来说是个挑战。 材料作文应注意点题,文言材料也应如此。学生按照记叙文、议论文的点题方法,写规范作文。记叙文要求真情实感,写出真实的心理和生活,避免那些矫揉造作的文字。议论文要求说理深刻,论证观点做到有理有据,充分的、合理的展示自我。 总的来说,本次作文难度较大,区分度较好。尽管是文言材料,但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正体现了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仓促写成,恳请指教。 2011天津卷高考作文点评:给我一双慧眼 天津市南开中学高级教师 孙 超 2011年天津高考作文题,正如考前所料依旧延续了近年的命题样式和主题方向,属于给材料自命题作文,主题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清自我、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问题,虽然文体不限,但更适合写作议论文。 材料中的几面镜子是用来观察自我或外物的,每面镜子的功能各不相同:望远镜能看清远方的世界和人生的前景,显微镜能把本难以看清的极微之物看得硕大无朋,反光镜则让我们看到相对真实的自我和身边的环境,哈哈镜却用一种扭曲夸张的方式把我们变成很不真实的外形,三棱镜更是效果独特,它把生活中本难究细理的事物剖解得多彩纷呈。这些镜子单用哪一种都能达到特定的效果,但是却都看得不完整。所以,要看清自我、世界和人生,就要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从不同的角度(途径)去观察和分析。本文题目要求选用两种以上的镜子展开论述谈出感悟,也正是要求学生学会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自我和人生,而绝非静止孤立地看待事物。学生甚至还可以借此展开关于“目的(动机)――方法(途径)――结果(效果)”辩证关系的分析讨论。 在写作素材方面,如果学生能很好地借鉴去年前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的内容,则可一定程度地受益。前两年文题《我说九零后》和《我生活的世界》,也都涉及到如何看清自我和世界的问题,其中不乏典型材料可供借鉴使用。 2011年湖南卷高考作文解读及其构思指导 湖南新化一中 高星云 【作文题目】 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真题解读】 2011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属于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可谓意料之外,有情理之中。湖南从2009年的“踮起脚尖”到2010年的“早”,命题形式都属于命题作文。按理说今年必考命题作文:此乃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因为本题可以说是对2008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根据“材料”(诗意)写作文的回归。2008年材料作文后,老师们对这种形式都应该做过比较详细的指导,考生也比较熟悉这种命题形式,做起来应该轻车熟路。再者,命题形式的变化突出了湖南人命题力求每年创新的宗旨,凸显了敢为人先的精神。从命题方式上来看,摄取某歌手的出场话语的变化引导学生走出书斋,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社会现象,不仅具有现实性和直观性,更具有深刻性和影响性。 本题为“新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个部分组成。材料通俗而又深刻,既具有导向性,又有启发性: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这句话再简朴不过,却蕴含深意:“大家好,我来了” 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不仅仅是话语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观念、态度的变化,我们应该赋予其积极的意义:歌手由以自我为中心变为以他人为中心,由趾高气扬变为俯下身子,由人人为我变为我为人人,由高高在上变为谦逊感恩,推而广之,可联想到我国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种田有纳税变为有奖赏……这是当今社会的呼唤:如果人人都换位思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我们应该材料进行理性的思考,并联系生活的实际予以表达。 材料很新鲜,与当前国人大都以自我为中心,90后的独生子尤其如此,只注重自我的利益,忽视他人存在,凡事情先替自己着想,后替别人打算等现状相呼应。我们写作时一定要从歌手生发开去,要联系自己生活周围的人和事,甚至社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材料的理解:想到医生,还有为官者,为商者,为师者,甚至为人长者,为人幼者等等,都要改变观念、改变作风,谱写和谐之歌。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则材料作文的相关立意角度: 1、从歌手的改变角度考虑,谈谈多一点考虑别人。我很重要,并不意味着我最重要。为自己考虑的同时是否想也到为别人考虑呢?考虑别人,打破以我为中心的自私与狭隘,为你我他之间注入温情,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2、针对90后的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感受的现象来写,指出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会导致社会的灾难,分析其成因,指出根除的方法。 3、事物的发展总是辨证的,相互矛盾的,相互联系的。从“为人”与“为己”的角度立意,谈“为人”与“为己”对立性、统一性,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提出“注重自己,更要注重他人”的观点。 4、可以联系当今的教改侃侃而谈,谈教师要实行角色改变,从注重自我变为了胸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 5、跳出常规思维,运用联想,将材料中的两句话的转变由个人引申到社会,写党的惠农爱民政策,带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富强。 写作思路: 除了常规文体,还可以充分利用日记、书信、演讲稿、诊断书、剧本等文体进行写作。比如模拟一位机关干部的身份写转变工作作风的日记,构思三则日记;以劝谏者的身份写书信,呼吁为官者不要高高在上:用小说的形式刻画四川某大学的教师高高在上的可鄙的形象。 总之,这个题目要写好,必须在思维深度、视角新颖、文体多变化上下功夫。 2011上海卷作文点评:辩证色彩浓郁 题目不新颖 长孙永健 2011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点评:上海今年的高考作文所给材料是两个相反命题,着重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学生可以写“一切都会过去”,也可以写“一切都不回过去”;也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来写,如果结合起来就是以前考过的“忘记与铭记”,从这个角度看,此作文不太新颖。 那么这个作文如何来写呢,只有从辩证的角度入手才能出新。 考生首先要思考现实生活中哪些东西可以忘记,笔者以为,如人生的痛苦、汶川地震的心灵创伤、一段不如意的生活境遇等可以忘记,可以让“一切都过去”,即所谓的放下才能承担。 但有些东西是不会过去的,是要流传千古的。如流传千古的文章、思想、文明的碎片、唐诗宋词、名人的精神等,这些东西都会穿越历史时空,影响一个民族、甚至全人类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这些东西,要珍惜,要保留,要传承。 所以,对于这篇作文,学生只有辩证思维的角度入手,写出“能过去”和“不能过去”的关系,才能写出新意。 2011年安徽卷作文点评:回归传统也是一种创新 安庆九中 刘远 一、意料之中的意外 今年高考语文科目安徽卷,出的是道命题作文。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考前,有老师预测今年咱们安徽高考作文考的要么是“看图类材料作文”,要么是“命题作文”,且更看好前者。理由如下:一是近年来看图类材料作文在高考中难见芳踪;二是看图类材料作文因其自身特点,对学生能力的考察比较全面:看图作文不仅具备了其他类型作文对学生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的考查,还对考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有较好的考查。 然而,今年安徽作文却又回归到传统的命题作文上来。 事后再来分析,安徽作文回归到命题作文,又是有其“合情合理”的一面的。纵观近几年安徽高考作文的变化,从2007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和2008年的“带着感动出发”,到2009年的以“弯道超越”为材料的和2010年以《吴兴杂诗》为材料的两则材料作文,呈现出一个“由情入理”趋势。因而今年的高考作文很大可能还是要侧重在“理”上做文章。然而,“理”的深浅度却不是那么好把握的,去年的作文就是力证。既要“重理”又要把握好度,那么命题作文无疑更好操作。 二、审题立意 命题作文最为人所诟病的是它的限制性。写作者在动笔行文以前,必须要仔细分析、揣摩题目的涵义和出题者的意图。弄清楚了题目的涵义和出题者的意图,写作者才能确定自己写作方向及之后的各环节。因而,审题自然就成了命题作文写作的最关键的环节。 今年安徽的作文的题目是“时间在流逝”。单就这个短语意思来看,简洁易懂,可以说我们的考生没有谁看不明白,否则他也就不必来参加高考了。但是,对出题者的意图的把握却是要经过仔细的分析才行。分析这个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减字”的办法。我们先将“时间在流逝”这个短语减去一个“在”字,变成“时间流逝”,之后与原题比较。“时间流逝”由于早已成了一个人们习见的短语,所以给人们情感上已造不成冲击,可以说是个较客观的描述性的短语;而“时间在流逝”,形式上看虽只多一个“在”字,但在情感上却增强了许多。 弄清了这个短语中“在”字的重要作用之后,我们重新去审题,那么这个命题作文的立意不就变得简单多了吗? 假如我们的考生在考场上还能想起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想起曹操的《短歌行》等等,我想这些都会给我们的考生写作带来灵感的。 三、高考作文没有“定式” 时下有句话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笔者取其前半句来表达关于对高考作文考查类型的感受和看法。有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几种大的类型的变化,在这几大类下又有若干小变型。到底哪种类型更好呢,那种类型能更客观地考查考生的能力呢?硬要比较,答案可怕只有天知道。因为,每种考查形式都有利也都有弊。比如,一度受到热捧的话题作文如今的“衰落”,不就是一个力证吗?那么难道我们对高考作文就没有什么可评价的了吗?当不是,只是我们在评价高考作文的时候,不要只盯着形式而忽略了其他。命题作文这种传统的作文考查类型,我们切不可以它是传统的而就轻易否定它,关键要看出题者在设计考题时的用心和技巧,有时候回归传统也是一种创新。 安徽今年的高考作文,笔者以为出题者是花了比较大的心思的。出题者在作文要“有深度”和让考生“有话说”、“说真情实感”几个方面是做了尽量兼顾的努力的。所以,笔者以为今年安徽高考作文的命题还是可圈可点的。 2011浙江卷作文点评:多角度关注自我 陕西省丹凤中学长孙永健 浙江作文题目: 季羡林等文化名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他们以及他们的成就在消失不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 请以"我的时间"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点评:浙江作文是一道命题作文,要写好这道题目必须仔细分析材料。材料给出,季羡林是成功的,为什么能成功呢,关键在于时间。于是,作文可以转化成成功的人都懂得时间。 如何看待时间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理解“时间”。时间的概念,有物理时间和自我时间之分,物理时间对每个人而言是一定的,而自我时间,人各有异,名人就是能把握自我时间的人。 2.如何把握自我时间。第一要珍惜时间,第二要合理分配时间,第三要懂得每个时间段应完成的任务。 3.我的时间。我的时间就是要考生进行合理的人生规划,可以写为理想而追求,为目标而奋斗,也可以写让自己最难忘的某个时间段。 4.注重定语“我”。这就要求作文要写真情实感、关注自我的成功。 这个作文,写记叙文比较容易把握,同时还可以进行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思考。 2011年浙江卷作文点评:彰显文化特性 浙江义乌中学-傅婷婷 201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初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我来了”不如“你们来了”
下一篇文章: 简评2011各省高考作文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