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考后点睛 > 作文点评 > 正文         ★★★
 
2011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点评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1/6/21 4:38:03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点评者:傅婷婷  浙江省义乌中学语文学科教研组组长  中学高级教师  义乌市第四届普通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金华市第五批中小学名师推荐人选
  浙江省高考语文,自2004年自主命题始,一贯高扬“人文”与“文采”的大旗,其作文命题从最初2004年生硬植入“人文素养与发展” 的话题,到2010年的“角色转换之间”“文化反哺”之类的高深莫测,多多少少都有为人文而人文,为文采而文采的过度用力痕迹,所幸2011年难得有个平和中肯的题目“我的时间”出现,愿浙江省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能在2011年这个新起点上,真正走向成熟,恰如其分地彰显浙江语文的“人文”“文采”的文化特性。
  今年的浙江省高考作文题,虽然沿袭了一贯先提供文字素材,再明确作文要求的两段式命题结构方式,但这次提供的两段文字素材,一段贴合现实生活,跨时代、多领域成功人士范例一直是全民热议话题,一段适合学生思考维度,将现实生活现象上升到对时间,其实是对自我生活质量、生命价值的认识和评价上来,这对“我的时间”这个标题(这次就是要求以“我的时间”为标题)起到很好的引领和开拓思路的作用。使得考生在写作时,不至被规定标题的命题方式牵制住写作能力。
  设想一下,假如本次命题采取粗放式结构,仅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可以设想其作文质量的后果,在目前高中生普遍阅读时间有限、阅读面与阅读兴趣相对狭隘的现实面前,多数作文会堕入无病呻吟、假作思考、伪装深刻的深渊。有了这样两段文字素材,先在现实生活撷取一个写作的支撑点,使考生下笔不至漫无边际,然后再用一段素材将生活表象与限制性标题“我的时间”绾结起来,使考生的文思有章可循,回归到对自身生活经历、经验这类较为熟悉、也比较容易写的题材上来。特别是素材最后这一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这对考生而言,对其一生都将是一个和气温馨而又语重心长的提醒。这不正是目前的教育最需要的人文关怀么?!
  语文高考作文所占比分不小,考生作文水平发挥如何,对其高考语文总分值都影响举足轻重,一个合格的作文命题是让大部分考生有话可写,能写真情实感,本次高考,考生普遍反映作文有话可写;一个巧妙的作文命题,是能发挥高考的选拔人才功能,在写作方面,能很好地检测出写作水平和能力,直接体现是在作文评分上能拉开差距,使一批写作优秀的考生能够脱颖而出,我们高中一线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对此有乐观的期待;而一个优秀的作文命题,是能彰显中学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一个学生的人文素养绝不是他能写一篇充满华彩的文章就能体现,更要有对人生的广度、生命的厚度的人文思考,这次作文命题,也可以说有所体现了。说实在,一个高考作文题的命制的成功,不在高考命题组将其命题初衷、意义、目标等解释得如何滴水不漏,也不在世俗(这里指高考旁观者)门外热闹式的喝彩,而在高考的当局者--考生(这必须放在第一位的,而这个名称后面的能力与个性又是那样的千差万别)和高中语文一线教师的直接感受,他们说好,才是真的好。
2011年新课标高考作文点评 时政性增强
陕西省丹凤中学     长孙永健
  今年陕西的高考作文紧承了2008年“汶川地震”作文的特点,具有时政性的特质。作文选取了两个材料,一则是西方报刊关于中国腾飞的报道达3亿次,一则是《中国青年报》对中国走向强大的报道。通关这两则材料,有以下特点:
  1.时政性增强,符合课标提升学生能力的原则要求,这样的作文,对于那种“只读圣贤书”,套做作文的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
  2.作文承接了08年“汶川地震”作文的命题思想,着重指导学生语文的学习不能离开现实生活。
  3.符合新课改理念,新课改的总体目标是训练学生思维,而不是死读书。
  4.作文打击了套作和无病呻吟的文章。
  那么这样的构思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思路入手进行分析。
  1.文中出现了中国腾飞的字眼,所以考生可以写中国腾飞的社会现象;
  2.考生可以问自己,中国为什么能腾飞,走向富强,那么必然得出的原因是传统文化的熏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中国人民的团结努力等;
  3.西方社会报道达3亿次,是不是真正的希望中国走向强大,从这个角度讲,这则作文具有思辨性的特点,学生可以一分为二的来看问题,一方面西方开始关注中国,说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开始强大,同时也说明西方在警惕中国,作为当代的青年学子,我们要居安思危,承担建设祖国的使命,让中国走向强大。所以学生可以从青年人应具备的精神入手来思考问题。
  4.《中国青年报》从民生、经济、社会政治等角度报道了中国,所以学生可以抓住任何一个侧面来写作也是不错的。
  5.另外考生可以写记叙文,书写祖国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在变化中写“腾飞”,写发展。
  总之,我认为今年的作文导向性明确,思路开阔,对于来年的作文备考和新课改的进一步落实都具有现实意义,指导我们的老师再不能教死书,我们的学生再不能死学习,一定要在学习中关注现实,写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此类作文谨防空喊口号,需从实际着手!
2011新课标作文点评 恢弘大气 紧贴生活
山西省语文教学名师  徐鸥(成成中学)
  一、原题回放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
  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命题意图
  2011年高考课改区宁夏 吉林黑龙江 山西 河南 新疆海南共用一套题。作文在命题形式上与去年相同,都属于新材料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都与都与现实社会关联,对于倡导中学生关注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等具有导向作用。
  但细细分析还是会发现,今年的作文命题较去年稳中有变:
  一是去年所给材料有一定的隐喻性,如果不认真审题,就难以找到最佳的立意角度。今年的比较直接,学生容易把握主题;
  二是社会关注点有很大不同,2011年新课程标准卷的高考作文是非常值得回味、研究的,因为这个题目不在仅仅是关注个人的成长和成才规律;更是要我们关注世界和国家的命运,关注国家社会发展状况的大事,体现了恢弘大气又能够紧贴近时代脉搏的一种命题风范。
  由此看来,2011年新课程标准卷的高考作文命题可谓高屋建瓴。命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深远的历史意义,让学生在作文的实践中,思考作文要紧跟时代节拍,不能脱离现实,无病呻吟。伟大的时代成就宏伟的事业,宏伟的事业召唤有为的青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的莘莘学子将个人的命运同民族、国家、人民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做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而不是做在象牙塔中坐井观天的脱离实际的“书虫”
  三、构思方略
  新课程在注重高考作文命题限定性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命题要能够给考生提供较为充分的自主性与开放性。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在此一方面,做得十分出色。
  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没有难为考生,立意的角度还是材料限定的范围,根据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我们可以抓关键词和关键句:中国崛起、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这是材料的“切入点”。作文只要围绕“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这个中心结合“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这六个方面来写作都是符合题意的。
  在立意上可将文章开掘得透辟独到,颖悟深邃,尽情展现自己思维的强度与力度。理性地看待中国崛起,一分为二地分析中国崛起,这是对中学生思维认识的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辩证地看问题,学会理性思考,分析在中国崛起中六个方面内部的问题和外部的问题。
  从文体方面说,写成议论文比较容易上手,围绕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这六个方面选择适合自己分论点来写作。
  虽然作文容易入手,但是要写出很好的文章则不是很容易,因为学生对此话题比较熟悉,但要写出新意,寻找恰如其分又新鲜生动的素材却并不容易,当然,这需要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认识和积累。比如“经济发展”方面可以谈“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发展进步” ;“国际影响”方面可以谈抵制分裂、维护国家尊严的万众一心,姚明,刘翔,李娜等体育健儿的光荣与从容。“民生改善” 方面可以谈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众志成城…“科技水平”方面可以谈鸟巢、水立方,和神舟飞天的尖端科技。
  从语言方面说,考生应该明确语言内里是思维,这是考试成功一条规律,良好的语言素养是我们面对作文题目从容应对的不二法则。良好的语言素养,是让我们写出健朗大气、饱含情感的文字,而要杜绝那种做作忸怩、无病呻吟、故作高深、言之无物的文风。
2011新课标作文点评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山东枣庄三中  时均琪
  全国新课标作文题是新材料作文,本材料提倡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引导学生关心国计民生,是一个很好的导向,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趋势。
  不过本次材料作文的审题表面看起来比较宽,但是实际上写作角度不太多,考生容易出现泛泛而谈的毛病。第一段材料告诉考生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成了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之首,这是一个事实,表面看起来可以写“中国崛起”,但是这个题目太大了,如果不加限制,考生写出来,往往非常宽泛,空洞无力。
  第二段说明中国崛起值得称道的和值的关注的特点: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这是说明中国怎样崛起的,这才是写作的主要角度。考生可以写其中的一点,也可以写其中的两点,或者三点,甚至三点以上。
  因此,全国新课标作文题角度相对狭窄,容易导致作文空洞,夸夸其谈,大家要注意。
2011年全国卷作文点评:题目落伍,不适应时代要求
陕西省丹凤中学长孙永健
  2011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贵州 云南 甘肃 内蒙古 青海 西藏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全国卷Ⅱ作文的角度可以说不够新颖,关于“诚信”的话题早在2001年就是高考作文的题目。作为全国卷Ⅱ卷的作文,顾及全国学生是应该的,但更应该关注全国正在进行的的新课程改革,对新课程改革应给出明确的态度。从这个层面来说,这个题目显得过于保守,不太好。
  这则材料应该怎么写呢?笔者以为,首先,考生可以抓住第一则材料的事件,紧扣“诚信”的话题来写,同时也可以由此引申,写道德、人性等话题。
  第二则材料是一个网上调查,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正义的力量所占比例还是偏少,这就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国人素质还待提高,所以考生也可以列举现实生活中不道德、不讲人性的事件进行阐释,如毒奶粉、毒食物、假论文等事件都可作为素材,从而进行正反比较,进一步倡导人性的提高。
  总体而论,题目还是有点落伍,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2011福建卷作文点评:继续探索“供料作文”
福建省安溪县沼涛中学陈海清
  【原题回放】
  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评价】
  今年的福建省高考作文题延续2008年、2010年的“供料作文”题型,所谓“供料作文”,也就是近几年方兴未艾的“新材料作文”。这里之所以称“供料作文”,是沿用闽派语文专家潘新和教授的提法,借以反映福建高考作文命题的研究动态、价值取向。在潘新和教授看来,“供料作文”既能考查从材料中选择角度的能力,也能考查形成观点、概括立意的能力,这是“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所不具备的优点。另外,“供料作文”的起点是“材料”,其思维方法比较符合自然写作的情境,因为自然情境下的写作,总是从搜集、感受材料开始的。
  综观近三年来“供料作文”题型的探索,我们可以发现,福建高考语文命题专家是务实、进取的。2008年“供料作文”第一炮打得比较响,材料叙述三个人各自喜欢三种不同的饮料及其理由,读来简洁明了(材料仅82个字),写起来角度多元开放。唯一不足之处是稍显浅白、直接,所以命题组在2010年高考中作了有益探索,材料源自作家格林兄弟的成名故事,涉及人物、信息较多,寓意和内涵比较丰富。但却因材料内容较陌生、复杂,冗余信息较多(篇幅达255个字),对材料进行概括的难度大,大大增加了考生的阅读负担。
  今年这道“供料作文”题又有了新的提升,吸取前两年的经验,并注意规避教训和不足,选材体现“简约而不简单”的特点,而且进一步加强文体规范,引导考生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材料截取自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的两小段言论,长度为87个字,但其中的“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却意味深长,需要联系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
  当然,今年这道题也存在遗憾之处,所给的材料较为传统,倾向于赞颂袁隆平对工作的热爱和他的崇高梦想,所以今年立意雷同文章估计会很多,考生如果缺乏逆向思维意识,较难写出新意。今后,命题专家还应继续探索、提升“供料作文”这一命题形式。
  【构思指导】
  本则材料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048期的《十年影响力人物特刊》,原文标题为《袁隆平:到了100岁,我还是想在田里》。根据文意,袁隆平曾经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引导中国人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现在他虽然年已八旬,仍旧保持着对稻田的热爱,甘于寂寞,潜心科研,努力完成两大心愿:一是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据此,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材料中某些词句,如“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是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这一心愿的形象说法;“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象征着袁隆平希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一方面为世界人民造福,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价值,和国人共享这一伟大成果。所以,读过此文,或着近几年阅读过有关袁隆平的报道和文章的考生这一次将文思泉涌,这再一次凸显了福建高考语文的课外阅读导向。
  不过,如果对袁隆平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思想政治、生物或地理课本里的知识上,那也不必气馁,因为这道作文的角度还是多元的,如理想与现实;平凡与伟大;转变就业、择业观念;从职业到事业;以感恩的心态面对工作;苦中作乐;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学会从工作中寻找乐趣;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务实而精彩,等等。只要是从材料出发,只要能自圆其说,都能各得其所。
2011年湖南卷高考作文点评:题目稳中求变
湖南新化一中  高星云
  2011年湖南高考真卷作文题已经和大家见面了,就笔者了解:考生对此题褒贬参半,赞扬者认为它是一道好题,能针砭时弊;反对者认为它是一道劣题,会误人不浅。而我则认为此题是一道成功的好题,其理由如下:
  一、具有良好的价值导向。某歌手出场后的问候语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材料简单,却蕴含深意:不仅仅是话语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观念、态度的变化,我们应该赋予其积极的意义:歌手由以自我为中心变为以他人为中心,由趾高气扬变为俯下身子,由人人为我变为我为人人,由高高在上变为谦逊感恩等等,从歌手生发开去,可以联想当今国民大都以自我为中心,90后的独生子尤其如此,只注重自我的利益,忽视他人存在,凡事情先替自己着想,后替别人打算等现状做理性反思,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
  二、具有广阔的写作空间。近几年来湖南高考作文以命题作文为主,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今年的作文要求“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改变了以往限制题目的一贯做法。这个题目很活,让学生的发挥空间更大。你长于叙事,可以写记叙文;你擅长议论,可以写议论文;你会日记体,可以写日记体作文;甚至还可以编写戏剧。体裁任君挑选。此题可以写家庭生活,父子转换角色;可以写学校生活,90后如何多些为他人着想;还可以写社会生活,比如改变机关工作作风。写作思路宽广。学生不愁没事可记叙,没理可议论,没有情可抒发。
  三、凸显敢字当头的理念。今年是新课改的第二届高考,如果说去年的“早”凸显了湖南人敢为人先的精神,那么今年的“谢谢大家,你们来了”则更是命题者对其中“敢”字的注脚。尽管以歌词、歌手的作为作文材料,并不鲜见,2009年的丛飞,2010年北京的隐形才翅膀,都是这类题型。但湖南命题者敢于冒挨骂之险,再次把视角指向当下娱乐世界的主角,再次把“星”之雷人语言搬上考卷,以此引发学子们的思考,“变人人为我”为“我为人人”,激浊扬清,鞭挞现实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弘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其用心可谓良苦。
  四|、符合当今时代的主旋律。近年全国上下开展声势浩大的作风转变、三送等活动,彰显了“执政为民,以民为本”的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理解为换位思考。此题从时事热点中抽象出某些本质的话题,演变为作文材料,使考生能隐隐的感觉到时代的影子、但又不是某一具体的事件。考生普遍反映有话可说,无论是审题,还是立意,抑或是选材,都不感到困难。
  综上所述,2011年湖南高考作文题是一道稳中求变的好题。

2011新课标卷独家作文点评:记叙文易出彩
吴文博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崛起的特点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
  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指导〗
  今年的全国新课程作文题依然为材料作文,考试省份为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陕西、海南、山西、新疆等新课程实施省份。材料是关于中国崛起的特点的新闻报道。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中国青年报》就此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作文的要求是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作文要求看,这个题目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但考生写起来却有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材料方面。从材料列出的中国崛起的六个值得称道和关注的特点看,今年高考作文题虽然选题贴近生活,但更偏重于考查学生对社会重大生活、对国计民生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这一点对于一般考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今年的作文题写成记叙文、散文和议论文都可以。
  一是写记叙文。突破选材这一难度的障碍不算太大。一个重要的做法就是老师经常说的“大中取小,以小见大”。如何从社会重大生活的“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这六个方面选取身边生动可感的、鲜活真切的人和事是作文难点突破的关键。只要能够大中取小,捕捉到身边生动可感的、鲜活真切的人和事,作文就很容易了。比如在城市改造、家庭经济、体育赛事、农村医保、科技攻关、城镇化建设、创业等方面,肯定有不少所见所闻的人和事,选取什么来写还需要认真思考甄别,其目的是为了扬长避短,驾轻就熟,从而使写出的作文选材精当典型,事例真实具体,细节生动感人。
二是写散文。散文夹叙夹议,自由灵活,是今年高考作文最容易把握的体裁。做法与写记叙文相同。选材上“大中取小”,从社会重大生活的“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这六个方面选取耳闻目睹的社会生活现象和身边生动可感的人和事,如改革开放30年巨变、城市建设、家庭幸福、体育夺冠、科技成就、远洋航海、卫星上天等等都可以写,只要围绕某个方面的特点叙事、议论、抒情,做到“以小见大”,表现“中国崛起”这一主题,就是极容易得分的做法。
  三是写议论文。从社会重大生活的“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这六个方面入手,议论如何看待发展变化以及发展变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如何看待国家和谐稳定与改革发展等等,上述六个方面都可以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看待,生活中涉及改革与发展、正确与错误、团结与分裂、前进与倒退等方面的矛盾、现象和问题也是很多的。只要能够抓住一个方面,突出一个观点,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就是好文章。
  三种文体相比较而言,这道作文题写记叙文尤其是写散文更容易出彩,记叙、议论、抒情综合表达,夹叙夹议,文辞优美,这类文章即使空洞一些也容易得高分,而写议论文不容易写好,尤其是选材和角度、观点的确立、语言分寸的把握等都会让学生感到不容易动手。毕竟,身边生动可感的人和事容易把握,而议论社会重大生活尤其是关乎国计民生方面的重大社会生活问题学生的阅历、思想的成熟度、思维能力等都还略显不足。
  总体来讲,今年的作文题目没有跳出平时复习的范围。因为考试大纲强调语文学习要贴近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平时复习老师们也都围绕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练习,考生肯定不会感到难写。贴近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是近年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去年“人才、成长”的作文是关注人生,今年的题目强调关注社会,都没有脱离“三个关注”的范围。坚持一个贴近,三个关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