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高考作文上海卷命题解码满分作文点评 |
|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6/7/16 8:47:19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
|
2016年高考作文上海卷 【高考真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70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命题解码】 这道题目实际上是一个“给话题”的写作题目。 话题范围很明确:“评价他人的生活”,要求思考这种现象,谈谈看法。正如提示语所说,这个话题正是生活发展、社会变化的产物。 “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生活中的确很常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评价他人生活,在微博、微信、QQ等媒体上司空见惯。可以说是天天出新闻,处处是热点,每个人都耳濡目染:津津乐道者有之,不以为然者有之;一概而论者有之,区别对待者有之;慷慨狂喷者有之,黯然神伤者有之;评后出手者有之,一评了之者有之……。诚如提示语所言“评价他人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会有正面意义,弘扬健康能量,抑制丑恶行为;也会有负面影响,制造摩擦误会,扩大矛盾纠纷。 思考应有两个层面:该不该评价?该怎么评价?两个层面上都有传统的、时尚的和辩证的三种看法。 对于第一个层面,“传统”一般会认为:生老病死、吃喝拉撒、学习工作、娱乐休闲、恋爱结婚……“他人的生活”都是个人私事,甚至个人隐私,与他人无关,他人也无权评价。“时尚”一般会认为:“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们相关”,任何他人,无论个人,还是群体,都与整个社会相关,都允许公众关注,都需要公众评价。“辩证”则会主张:某些个人生活,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评价,反之则否,该不该评价是要看条件的…… 至于第二个层面,“传统”一般会强调“情至上”:与人为善,讲究方法,注重效果。“时尚”一般会主张“理当先”:是非分明,犀利透彻,敢爱敢恨。“辩证”则会主张“和为贵”:先听后说,多听少说,实事求是…… 写作要注意话题范围,注意就事论事,可以旁征博引,但需要有助于把话题谈清楚,说明白。题目既然没有限制体裁,那也可以写记叙文。记叙文也可以谈思考、讲看法。在这一点上,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差异在于,前者直接,后者间接。 从写作技巧上看,抓住一个角度,辩证地看待,如能进一步讨论出这个问题本身的两难性、矛盾性,甚而认识到这是一个关乎自我与他者,个体与群体,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永恒命题,这就能写出水平。 【审题误区】 这么一个贴近生活的题目,貌似是非常容易写的,一般的内容考生也不难讲,比如网络时代进入视野的信息很多,评价他人很容易,有好有坏等。但是真的要写好却需要比较好的构思,想想怎么表达。 实际写作中,学生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缺乏深刻的分析。应该说“评价他人的生活”确实已是一个随处可见的生活现象,对此,考生有足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而考生的视角一旦与自身的人生体验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接,就能左右逢源,有话可说,且容易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但事实是,很多作文,往往列举了生活中种种不好的“评价他人的生活”的现象,然后苍白地情绪化地进行指责或声讨,从而缺乏说服力。 其次,缺乏有效的论述。这道题目出得很有新意,把当下正热的社会现象直接纳入学生的表达中,想法不错。不过,对于评价他人生活这种现象要进行有效论述,对很多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题目:我们能不能评价他人的生活?如果很积极地评价,会不会有左右他人生活的嫌疑?然而如果一味地保持沉默,又会不会将自己孤立到公共生活之外?其次,要怎么评价?如果只是一味地给朋友圈里的朋友们点赞,那么这算不算评价,这种评价有意义吗?反过来,如果你到处吐槽甚至干涉他人的生活方式,随意指摘,那么从个人角度看,这是一个修养缺失的问题;从群体角度出发,这是对他者私人生活空间的强行侵犯,会对他人造成很大的困扰。那么如何把握一个尺度,又或者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尺度,能使人在公共生活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这本身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等等。 【高分作文】 理性地评价他人的生活 当今科技飞速发展,不少社交软件和评论网站纷纷出现,个人生活几乎都被暴露在聚光灯下,我们的生活被评价,同时也评价着他人的生活。 亿万不同的人,便有亿万不同的生活,当我们对他人生活理解不同、看法不同时,往往少不了评价几句。“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没错,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都有评价他人的权利。 问题是,评价他人的生活,应当有最基本的尊重。范冰冰拒绝加入扶贫活动,马云拒绝捐款赈灾,年轻人在车上不让座,相关评价便在网络上风起云涌。这些评价中更多的是指责,是谩骂,没有丝毫对当事人的尊重,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道德绑架。这世界怎么了?难道人们都只会光顾着发泄自己的愤慨情绪,忘了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尊重了吗?这样的评价,既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久而久之,那些评价者也终将无法得到他人的尊重。 陈伟,上海市“十佳残疾青年”获得者,曾经因车祸面目全非。躺在病床上的他一度担心从此不能受到他人带有尊重的评价而被别人称作“怪人”、“怪物”,为此,他噩梦不断。可最终当家人、医务人员和朋友融入他的生活,尊重他、鼓励他,帮他完成艰难的康复,评价他是一个勇于克服困难的人时,那充满尊重的评价让他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评价他人的生活,应当客观、理性。以前看过几期《可凡倾听》,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曹可凡抛开他们已经背负的诸多评价,不带有色眼镜,从工作、生活、为人等各方面与被采访人沟通,以聊天、对话的形式对被采访者的生活和事业做出客观、理性的评价,我非常欣赏这样的方式。 而有些人往往未见其人,未闻其事,就据媒体或想当然地对他人的生活进行一面之词的评价;或是人云亦云,不论是非,复制他人的评价作为自己的观点。冯唐的书在发行初期颇受非议,不少人甚至没有看过他的书,就说一个医学博士搞什么文学创作,评价他思绪混乱,没有特定的目标。而当他用冷静、深刻的文字不断触动更多人,展现自己不一样的生活时,他才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和理解。回想当年那些流言蜚语或不理智的评价,又是多么的可笑。是的,盲目的评价一旦成了一种习惯,一种风气,那将会是多么的可怕! 因此我们应用尊重、理性的目光评价他人的生活。人都有各自的生活,这些生活的方式和模样不尽相同,生活的好坏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我们对他人生活的评价仅是个人观点,应怀着尊重的心,客观理性的眼光。“这个世界已经不缺批判辱骂,不缺弱肉强食,缺的是独立思考和理解宽容。”我们每个人对他人生活的评价同时构成、引导了社会舆论,应让它带着正能量发展,在社会中传递公正、友善的良好风气,让社会带有尊重、客观、理性。 【点评】 贴近生活,立意准确,论证有力。题目“理性地评价他人的生活”十分准确。文章用陈伟的具体事例和生活中的概括示例,典型而有说服力。而引用西方哲人的话,又增强了权威性。 多种句式的成功运用。陈述句式有概括性,设问句式让人思索,而适当的反问句式,有气势。 思维灵动,旁征博引。
上一篇文章: 2016年高考作文山东卷命题解码满分作文点评
下一篇文章: 2017高考“优秀”作文专家精彩点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