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 选择性写作与聚能灶——北京卷作文审题谈
真题回放: 大作文(二选一) 1、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副或几幅照片来显示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微作文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1、《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的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做简要点评。 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2、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能需要通过这样的比喻的理由。 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3、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选择一人,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审题: 2017年北京卷作文题,在全国九份卷中是有特色、有亮点的。 与一般作文相较,它就像聚能灶一样,更能集集学生的写作能量。 聚能灶火大,燃尽度高。而北京卷作文能让学生在选择中扬己之长,尽展写作才情。 先说大作文,一是“说纽带”,一是“共和国,我为你拍照”。这样的定题、定文体作文,能较快地唤起学生的写作感觉,长于议论,对“纽带”有感悟与思考的,会选“说纽带”这个题目,因为这个题目可写出“识见”;善于描绘,富于想象的会选择“共和国,我为你拍照”这个题目,因为这个题目能勾绘出共和国的前景。 第一题:“说纽带” “说纽带”这个作文题,关键是要写出识见,即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源于心灵的思考。 就指引性材料来说,解释了“纽带”,谈了“纽带”的意义、作用与价值,也谈了现实需要,不过还显得很宏观。我们有必要找一些小切口和巧角度,来写出对“纽带”的识见。 (一)亲情透析 1、母爱是母亲和孩子间最温柔的纽带(谈对母爱的认识与体会) 2、父子之间的纽带是“爱”而非“孝道” 3、建立与父母的纽带感 …… (二)校园观察 1、尊重与信任是师生间的纽带 2、宽容(诚信等),是朋友之间友谊的纽带 3、情感是调节师生关系的纽带 …… (三)社会思考 1、同情与关爱,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2、血脉与文化是大陆与台湾间的纽带 3、共赢,国与国合作的纽带 4、交通安全——生命的纽带 …… (四)人生感悟 1、反思,是过去与现在的纽带 2、理想,是现实与未来的纽带 …… (五)心灵独语 1、对话,中西方文化的纽带 2、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 3、博物馆(图书馆等),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4、义、利、情三纽带评析 …… 第二题:“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共和国,我为你拍照”这个作文难的是调动想象,化虚为实。 “虚”指的是32年后的共和国辉煌,或是宏大的画面,或是小的场景。可一幅,也可几幅照片。 如何化虚为实呢?一是要了解共和国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总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 具体目标: 1、富强的中国。中国的GDP到2050年应该占世界的30%以上,重新回到世界经济的制高点上。 2、民主的中国。在2050年实行普选。 3、文化的中国。文化强国建立起来,中国思想、中国价值观在世界上有巨大的影响。 4、美丽中国。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气洁的美好家园。 以上是化虚为实的根本,我们可从“科技”与“人文”两方面来进行想象。如叙写各种新能源(包括可燃冰)汽车涌向公路的情形,又如从绿色宜居方面想象城市新家园等 。 2017年北京卷作文,考查全面,不仅考查实用文(议论文、记叙文),而且还考查微作文。今年的微作文与往年有所不同,虽然还是考查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但是情境已变,集中于文学名篇、名著,或是叙述(情节)加点评,或是以花喻人并简述理由,或是为文学作品人物写雕塑设计,说明意图,带着浓浓的文学味与文化味。考查学生一定的文学积累,还考查其灵活运用的能力。 总的来说,2017年北京高考作文,真正达到了“逻辑与形象齐飞,文学与文化一色”的境界。这样的作文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聚能灶,点燃学生写作激情,散发学生作文热能,理应点赞!
上一篇文章: 2017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全国卷3作文审题谈:话题写作与太阳观察
下一篇文章: 2017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天津卷作文审题谈:感性与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