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文体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曾说:“正如‘结构’二字的字面含义是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材料多么优良,如果盖得不好,摇摇晃晃,结果是毫无用场。”这段话形象地揭示了文体结构对于文章的重要意义。当你完成了审题、立意和备料后,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体结构最后决定着作文的成败。
为此,我们有必要熟悉并掌握几种常见的文体结构,便于写作时能根据话题需要迅速做出选择,进而有序地组织材料和语言。
一、联想型结构
写作是一种思维过程,是作者按某种写作意图将所见、所闻、所想、所悟有序地呈现出来的过程。在这一思维过程中,联想思维最为重要,可以说,没有联想,就没有成功的写作。
一个完整的联想思维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联想起点。联想的起点一般是呈现在眼前的物、事、人或某一现象,它们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起。
2. 联想发散。围绕主体对象作横向或纵向的发散联想,联想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强化主要对象或某种情绪。
3. 联想回归或联想升华。回归就是作者的思路回到原点作呼应总结,升华就是根据前面的联想作的主题延伸或情节推想。
需要提示的是,作者的感触即文章情感的表达可能贯穿文中联想的每一个环节。
依托于联想思维,我们就很容易达成下面这种有效的文章结构模式:
现象(自然、生活、社会)——感受(感性)——思考(感悟,理性,揭示现象背后的领域或规律)——联想(思考引发的思维联系,发散并强化思考成果)——印证(回归或升华)。
上述这种结构模式可以简化,从而构成不同层次的作文类型。较低层次的作文侧重于前两部分,较高层次的作文则应进入理性思考的层面,而且要强化联想发散这一部分。联想这一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长度和内容的厚度。
高中教材第一册所选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便是这种联想结构的典范,如果将其核心内容加以提炼,就可简化如下: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画家雷诺阿说: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米开朗基罗临终的话也是: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
毋宁说,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光凭头脑想象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凝视着壁龛里摆着的一朵插花,我心里想道……然而,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
李迪、钱舜举也好,宗达、光琳、御舟以及古径也好,许多时候我们是从他们描绘的花画中领略到真花的美。不仅限于花。……他们观察之仔细,不禁让人惊讶。
我家的狗产崽,小狗东倒西歪地迈步的时候,看见一只小狗的小小形象,我吓了一跳。因为它的形象和某种东西一模一样。我发觉原来它和宗达所画的小狗很相似。我深深理解宗达高尚的写实精神。
去年岁暮,我在京都观赏晚霞,就觉得它同长次郎(田中长次郎,1516—1592日本素陶制品的鼻祖)使用的红色一模一样。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那时候,我去本能寺拜谒浦上玉堂的墓。翌日,我去岚山观赏赖山阳刻的玉堂碑。由于是冬天,没有人到岚山来参观。可我却第一次发现了岚山的美。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
作者登山意外“发现海棠花未眠”,这是“现象”,这一现象自然成了全文的起点和联想的缘起。“我大吃一惊”是感受,仅属感性认识;而后有了理性的一点感悟:“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由此联想到画家雷诺和米开朗基罗关于艺术与生命的言论,表明了为美“要活下去”的感想;紧接着是对美的理性思考:“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这一思考引发了作者的广泛联想,如凝视插花、观赏画中花(当然不限于画花的画)、狗的形象、京都的晚霞引发的联想和发现岚山的美等,从多角度、多方面审美体验来不断强化作者的感悟。最后,文章联想回归并点题,照应开头。
文章容量大,感悟深,但思路清晰,这源于联想思维过程完善。对中学生而言,这种结构是不难学的。如下面这篇学生作文就是一篇完整的联想结构的范例,注意结合文中划线语句和提示,领会这种结构的特点。
淡
宁静的夜里,冷月伴着清风,把自己稀疏的冷影镶入平静碧绿的湖面。带上一把散发着木质清香的摇椅,挟着一本朱自清的散文,揣着一颗寂静而闲适的心,去到湖边细细品味这无垠的月韵。——生活,应该是这样。(生活现象及生活感受,联想起点)
记得有人说过,温一壶月光下酒,这似乎让我闻到了那壶清雅的酒香,一丝淡淡的飘絮,如风如丝般滑过我的鼻息。这样恬静淡雅的生活,正是我所向往的。它有诗人般梦幻的思绪,清水般淳朴的幽雅,还有那夏日午后阳光滑过窗帘的悠闲……(联想、想象描述)
淡,并不是一种乏味,真正能体味的人,能从中品出比酸甜苦辣更完美的人生滋味。生活中芬芳的美酒便是从淡淡的点滴中酝酿出来的。早上起床后,桌上放着的一杯余温尚存的牛奶,那是母爱贮存已久的香膏,一经散发,便不可停止。寒冷的冬天,朋友送来的一双温暖的手套,那是友谊在冬日暖阳下绽放的一丝微笑……不要以为生活非要个性的精彩和繁杂的缤纷才变得充实。淡淡的,像中国山水墨画中那渗透的点滴意蕴,也会隽丽秀美。(理性思考点题,结合生活现象联想强化)
我想,中国的茶道也许在这方面做了最好的诠释。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追溯到古代的陆羽,这其中有一种味道,它就叫——家。他泡的茶,清香四溢,淡雅恒久,似乎远处飘来的渺茫的箫声……人们想,这样的意味常会给人以家的温暖感觉。其实生活也正如此,淡淡的,味道会更美妙持久……(进一步联想,通过“茶文化”强化“淡”的历史文化意韵)
人们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只有在淡淡的生活中,才能细心聆听大自然的心声,并从中得到心灵的自由,真正地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古时有多少文人墨客便是怀着几丝淡淡的愁绪,在苍穹中的月光中,吟出了千古佳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原只是生活中一幅空灵的山水画,却被诗人写得意韵深长。看来,平淡的生活,同样是心灵充实、智慧闪光的源泉。(理性思考,并通过文人生活的联想再次强化“淡”的意韵)
又是一个宁谧的夜晚,清风伴着冷月,用纤细的手抚过碧绿平静的湖面,荡开一圈圈细细的涟漪。脑海中飘散着肖邦美妙的小夜曲,同样怀着宁静的心,去品味淡淡的意韵荡来的丝丝香味……(生活现象重现,联想回归)
淡淡的生活,隽永的人生。(再一次点题强化)
在历年高考作文中,最实用也最易掌握的论证型结构实际上就是这种联想型结构的变式。论证型结构适合于社会性、思想性话题,如“生命与尊严”“自由”“欲望”等。
请先阅读下面这篇文章,体会其结构规律:
学会舍弃
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因而获得了高空自由的歌唱,壁虎勇敢地挣断了尾巴,因而在危难中保全了它弱小的生命;算盘若填满自己的空位,变得座无虚席,将丧失自己的运算功能。(用自然现象起兴,引起读者联想。)
对那些不该拥有的东西,我们应该舍弃。(亮出话题及话题观念。)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而我们的承受力有限。如果大脑是一个仓库,不管仓库多大,一种东西充斥其中时,另一种东西定然无法进入。比如读书,当我们痴醉于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刀光剑影中,我们又怎能专注于复杂的几何方阵,怎能用心于浩繁的英语单词呢?想读的和该读的,你必须在两者间作出选择。(结合现实生活,做一般性的话题阐释。)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需要作出类似的选择。舍弃应该舍去的,你便是智者;舍弃不该舍去的,你就是愚夫。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没有顾及家具、财产、衣物,甚至没有顾及生命,却从熊熊大火中救出了几箱书。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了那些启迪心智、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而有些人,终生抱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信条,追逐着金光闪闪的财宝。为了庸俗的追求,他们舍弃了人格和道德,舍弃了人性中的真善美。错误的舍弃,使他们的一生龌龊卑鄙。(以高尔基为例引出两种相反的舍弃,强调人生中需要学会正确舍弃,文意进了一步。)
正确的舍弃,往往需要青松秋菊般的高尚风格。据说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原本是张、叶两家争执之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六尺巷”。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的气慨,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不是有超出常人的气量和胸怀,怎会作出如此的舍弃?(联想“六尺巷”的故事,论述了正确的舍弃需要高尚风格,层次更进一步。)
正确的舍弃,不会像随手扔掉废纸团那样轻而易举,它还需要勇气、决心和果敢。赵武灵王废除旧制,提倡胡服骑射时,许多人反对阻挠,但他有勇气有决心,坚决果敢,最终创下名垂青史的千秋伟业。舍弃的过程是艰难的,尤其在忍痛割爱的时候。西蜀道上马嵬坡前,唐明皇赐死杨玉环,以政治家的眼光看,用一个贵妃的死换得半壁江山的暂时安宁,也算是值得的。可是,“宛转娥眉马前死”,“回看血泪相和流”,偏偏“君王掩面救不得”。此景此情,怎么不让人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呢?(联想赵武灵王与唐明皇的事例,论述了正确的舍弃还需要勇气、决心和果敢。)
不是每一株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生活要求我们必须学会舍弃。算盘要想具有运算功能,必须舍弃多余的算珠。你向往山居的清静,就必须舍弃都市的繁华;你仰慕奋斗者的成功,就必须舍弃安逸闲散的生活;你希望走遍千山万水,就必须舍弃乡土乡音的柔美与温馨。(排比句段,由自然而人事进行联想陈述,既是总结,又是强调。)
我们应该学会舍弃。(回归话题)
如果对上述结构类型进行浓缩概括,我们可以得出论证型结构的基本模式。参考如下:
1. 直接切入或情景修辞导入(兴起);
2. 亮出话题点,简要阐释,提出思想观念;
3. 素材细节(一到三个);
4. 思维链接(分析评价,含反面假设分析),论证话题观念;
5. 思维联想,引入现实,强化话题观念;
6. 结尾(直接点题结束或情景修辞结束)。
二、叙事型结构
简单地说,叙事性文章就是通过一个情节(或人或事)去表达一个话题的。当然,文章中的人可以是“虚拟化”的人,譬如动物、自然物或想象物等,故事有现实中的故事、想象虚构的故事和历史人物小故事三类,其结构是建立在细节描写和情节叙述的基础上的,一般采用纵式结构,如莫泊桑的《项链》,文章以项链为线索,像螺旋一样环环相扣,一波三折,既引人人胜,又深刻地表达了主题。具体如下:一、序幕:慕奢华,不安小康;二、开端:借项链,大出风头;三、发展:失项链,乐极生悲——赔项链,倾家荡产——抵项链,十年辛劳;四、高潮、结局:假项链,真相大白。
叙事型结构适合于生活或社会类话题的写作,写作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 追求曲折效应。叙事时不宜直来直去,“一气呵成”,不然,文章就会显得平板、干瘪,行文缺乏波澜,如叙述方式上可用一点插叙或倒叙、情节设置上体现一点“落差”等。
2. 强调背景设置。人物活动、情节展开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背景之下,这一“背景”就是呈现人物、事件的舞台。为人物、情节设置一个特定的背景,这是叙事型结构模式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可以说,任何优秀的小说都离不开情景的有效渲染,好的环境描写不仅能渲染人事氛围,增强文字的情感色彩,而且使文章行文富有曲折的美感。
3. 挖掘典型意义。记叙文,记人或叙事是基础,但所写的人或事又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作者总得通过文中的人或事传达某种情感或思考,这就是人事的典型意义。很多记叙文,读后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更难说打动人心,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挖掘出人与事中的典型意义。而且,考场作文的特殊性还要求对这种典型意义即话题观念作及时的暗示甚至明示,避免只见故事情节不见主题的现象。
阅读下面一篇有关“欲望”这一话题的佳作,体会叙事型文章在情节设置上的“曲折性”效应:
水晶花
灯红酒绿的城市,物欲横流的世界。(背景介绍,简洁。)
她漫步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一个个流光溢彩的精美橱窗从她的眼中掠过。(特写镜头,人物出场。)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对世界有着同其他人一样稚嫩的、“野心勃勃”的憧憬:她要上最好的大学,干人人羡慕的工作,开法拉利跑车,住全海景的别墅……
她的目光突然锁定在一个橱窗的一角,那是一颗她心仪已久的胸针,胸针上那朵晶莹剔透的水晶花是那样的诱人。她不知已经看过多少次它昂贵的标价,她不知背着父母饿了多少顿饭才存到了不到标价一半的钱。她只想拥有那朵光芒四射的水晶花,那是她拥有世界的开始。
雄心勃勃的女孩,忙忙碌碌地创造着未来。(一颗胸针,寄托着小女孩一生的梦想甚至是出人头地的欲望。陈述她的憧憬、雄心甚至野心,这是她对生活的“欲望”,为下文情节的突转作好了铺垫。)
直到有一天,一颗炮弹在城市的上空开了花。(战争开始了,情节开始突转。表达很见艺术性。)
凄厉的防空警报在号叫的时候,她还在惦记着她的水晶花。她还没来得及回过神来,身边已乱着一团。
她被人流挤进了离学校不远的防空洞。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尘土、汗味以及恐慌。
视线中,学校轰然倒塌。“该死!”人们纷纷咒骂,“怎么连学校都炸!”她同样感到愤怒:没了学校,她该去哪儿上学,去哪儿实现她的梦呢?恐惧,对未来的恐惧恶魔般地揪住了她的心。
此后防空警报和炮弹的声音已成了每天必不可少的音乐,渐渐的恐慌和愤怒已变成了麻木,她才意识到,完了,一切都完了。她的大学、工作、车子、房子……她现在只能呆在低矮潮湿的防空洞里,饥渴地等待写着“UN”的飞机,然后和一堆她以前最为不屑的衣衫褴褛的人一起去抢那些难噎的面包和水。
她感到悲哀,她曾经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现在却只能畏缩在防空洞里,为能否吃得上下一顿饭而发愁。她已经许久没有想过她的大学、工作、车子还有房子了,还有那朵诱人的水晶花……(战争降临,好大学、好工作、跑车、别墅等都变得遥不可及。战争破坏了生活,也毁掉了她对生活的梦想、对人生的欲求。这是文章情节的低谷点。)
直到有一天,她意外地在商场的废墟中寻找是否有残留的食品时,发现了它,它被埋在尘土里,但仍熠熠生辉。她不再关心它是否名贵。可以的话,她希望能用它换取一片面包以缓解难忍的饥饿。她明白了,炮火能把一切的欲望击得粉碎,除了求生的欲望。
她拍拍灰尘,把它别在胸前。她不再在意是否漂亮,她只希望她像那朵水晶花一样,能在战火中依然盛开,生机勃勃……(梦寐以求的水晶花还在,而且盛开如初。情节有了转机。)
是的,我们总是得陇望蜀,永不知足。可是当有一天灾难降临,当水晶花由欲念之花变成了生命之花,我们会发现,我们真正需要的,其实很简单。(经历了灾难之后,我们才发现真正需要的是对生的欲望。只要还活着,健康地或着,一切都还有希望。及时点题。)
上一篇文章: 怎么让你的作文言之有味
下一篇文章: 在记叙文写作中注意“三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