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版权申明

网络信息 | 家校互动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新华教育 | 人民教育 | 新浪教育 |


祝福 | 帮助 | 网址 |
网站社区 | 媒体报道 | 同行作文 | 作文点睛 | 教师频道 | 资讯频道 | 英语频道 | 搜狐教育 | 腾讯教育 | 网易教育 | 留言 | 链接 | 旧站 |
最新公告:     冠华作文网署假期间作文稿酬双倍!  [ghzw  2011年7月6日]            冠华作文网录用的作文、论文稿酬翻一倍  [ghzw  2011年6月13日]            冠华作文网发布征集令  [ghzw  2011年6月3日]            请大家到新网站注册,登陆发表作文。  [ghzw  2011年5月2日]            冠华作文网新年发红包了啦!  [ghzw  2011年1月20日]         订阅:
新浪精粹
搜狐搜索
QQ动态
最 新 推 荐
更多内容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同行作文 > 新浪精粹 > 正文         
 
“一类”作文这样写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7/2/4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必须承认,在高考各项备考中,作文处于相当弱势的地位。原因就在于传统的作文备考习惯,普遍效率低下,效果模棱。突破传统习惯,优化作文备考效果,是当务之急。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是:如何把高考作文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并有把握的获得“一类文”,55分以上的成绩。
要获得这样的高分,考生首先要能够在作文“基础等级”上站得稳脚跟。“基础等级”六条要求是: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思想健康,感情真挚,4.中心明确,内容充实,5.结构完整,语言通顺,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除在“基础等级”上站稳脚跟外,还必须在“发展等级”上求得突破。只有这样,高分作文才唾手可得。“发展等级”含四个方面。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这四个方面是对一个人“才、学、识”的全面要求,核心是“创新”。考生只需在一个方面非常突出,或在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就可获得“发展等级”的满分。
“发展等级”获得满分,怎么实现?我们的主张是:改变传统的就题选材的被动做法,下决心将命题放在熟悉的生活中去表现。备考的重点不是去搜罗百科材料,而是要感悟熟悉的生活,展开联想与想象腾翔的双翼。
2005年高考前我曾提出过“一枝一叶一盆土”的作文备考思路。这只是一种简约、形象的比喻。它的完整表述是:
以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为窗口,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在学会做人的同时,丰富感情、深刻思想、锤炼思维和语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从而把高考作文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谓“一盆土”,并不排斥“多盆土”,谁要是有十盆土、百盆土,也无须将它们砸掉。但我坚信,纵有好土千盆,哪一盆没有浇水、施肥(亦即没有认识、感悟),那这盆土也没有什么用处。像当年背诵“语录”一样,为考试趸来一堆材料,而不致力于结合社会、人生认识和感悟,对写出一篇考场优秀作文毫无意义。正如无边瀚海,寸草不生!立足现实,我认为,对于学习负担很重的学生,一盆“水润肥足”的土也就足够。因为这盆土必会成为海阔天空思维腾翔的起航平台。一枝一叶具有勃勃生机,靠的不是土,而是水和肥;一盆土,是水和肥赖以发挥作用的依托。同样,考场作文生机勃勃,靠的是认识和感悟;而熟悉的生活,是感悟形成、发展的依托。
这样,我们就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多姿多彩的作文命题,能不能由“一盆土”承载;二是怎么将多姿多彩的作文命题在“一盆土”里培育成多姿多彩的作文。
作为选拔性考试,高考作文必须命题。作文命题,无论是哪种形式,标题命题、材料命题也罢,或是话题命题,究其实质都是不命题,或曰命制的其实都是一道题目。命题专家群贤毕至,运筹帷幄。可当大家神秘庄重地展开各自的手掌,写在掌心的竟是一道相同的题目!近三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一元化”的局面被“多元化”取代,全国每年都会命制出十几个作文题目。我们发现,题目形式不再单一,高考作文题所必须具备的开阔、普适、贯通的特性更加分明。所有这些题目,全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根本看不出此题与彼题有什么不可逾越的壁垒。
原来竟是一道相同的题目?说来新鲜,其实并不新鲜。
1994年高考作文是“标题命题”——“尝试”。由于当时考生群体的思路相对封闭,考场上绝大多数考生只是单一地写自我“尝试”:尝试帮妈妈烙饼、尝试为同学理发、尝试麦当劳打工、尝试街上卖晚报、尝试帮邻居查电表之类的“尝试”。可是,1994年北京考场,也出现了一位不凡的同学,我们可以称他为作文思想解放当之无愧的先行者。这位同学没有像绝大多数考生一样写“我”的尝试,甚至没有写一个严格意义的人的尝试;他写了一位北京猿人“阿蛮”打造人类第一把石斧的“尝试”。作文的结尾写道:
“阿蛮高擎人类的第一把石斧,面向西天狂吼,夕阳投射在他的身体上,在他身后赭红色的岩壁上,映现出一个大写的‘人’字!”

这结尾颇具象征意义,也很有震撼力——工具的制造,使“猿”变成了“人”。人,手握石斧,就在地球上打上了“人”的鲜明印记;人,手握自己打造的石斧,哪怕是如此简陋的一把石斧,也注定成为人类栖身的这颗星球的主宰,就有了面对西天狂吼的权利。阿蛮打造的这把石斧,无疑是开启人之门的一把钥匙,应是人类最伟大的“尝试”成果之一!

当年,这篇作文尽管得了高分,但仍被视为“另类”,甚至被认为是抄袭或套用。阅卷老师不能想象考生竟能开辟出这样一片“尝试”领域。我们不妨遐想,在高考作文命题“多元化”的今天,若以“尝试”为作文题目再考一次,那会是什么样子?应该与十年前有天壤之别——喜欢物理的同学可以写爱因斯坦的尝试;热衷化学的同学可以写门捷列夫的尝试;醉心足球的可以写米卢、郝海东的尝试;迷恋歌星的同学可以写王菲、周杰伦的尝试……
从某种意义看,“尝试”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并无实质区别——移植爱因斯坦、门捷列夫、米卢、郝海东、王菲、周杰伦……的记忆,都未尝不可,移植谁的记忆,就是在写谁的尝试。
如是,类似的材料也可以写“习惯”——爱因斯坦开创了物理学“时空合一”的新时代,改变了牛顿经典物理“时空分离”的习惯;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表,改变了化学科学领域孤立认知元素的习惯;米卢倡导快乐足球,改变了中国足球一味强调体能训练的习惯;周杰伦的“快板书”改变了流行歌曲只唱不说的习惯……
于是,作文命题的贯通性一览无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实现了牛顿经典物理的“转折”;门捷列夫的“周期表”实现了化学由无序到有序的“转折”;米卢的快乐足球实现了中国足球“走向世界”的“转折”;周杰伦的“快板书”,实现了流行歌曲演唱传统的“转折”……同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得物理科学“今年花胜去年红”;门捷列夫的“周期表”,使得化学科学“今年花胜去年红”;米卢的快乐足球,使得中国足球“今年花胜去年红”;周杰伦的“快板书”,使得流行歌坛“今年花胜去年红”……同样,爱因斯坦站在牛顿的“肩膀”上;门捷列夫站在拉瓦锡、道尔顿的“肩膀”上;米卢站在高丰文的“肩膀”上;而周杰伦则站在谢霆锋的“肩膀”上……
2006年高考的众多题目都以同样开阔、普适、贯通的姿态揭示着同样的道理,并且使道理越来越明,使我们能清楚地触摸到那一道共同题目的轮廓。
全国甲卷(琼、桂、豫、晋、冀、新)给出了一个“乌鸦学鹰”的寓言,结尾是: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牧羊人是传统的观点,是2004年福建卷的“圆形”的思维,是2004年江苏卷对“山的沉稳”的坚守,是2006年北京卷对“以往的符号”的保留……牧羊人孩子则是时尚的观点,是“不规则多边形”的思维,是“水的灵动”的演绎,是“新的符号”的创造……引发我们思考的是:2006年北京考场上,能够创造“新的符号”的作文,几乎没有。一如1994年写“尝试”时的万马齐喑。
全国乙卷(蒙、吉、黑、黔、滇、藏、甘、青、宁、新)给出了一个有关“阅读消长”的调查材料。与全国甲卷一样,“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是传统的消歇;“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是时尚的兴起。图书阅读,并非从来就是传统;当竹简阅读是传统时,图书阅读曾经是时尚。竹简阅读,也并非从来就是传统;当甲骨文阅读是传统时,竹简阅读也曾经是时尚。
引发我们思考的是:命题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但是,触及“含意”的作文少之又少;更不用说有意识地推开“含意”之门,一览门外辽阔海天了。这与全国甲卷的考试结果呈现出强烈反差。全国甲、乙两卷,都要求“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而且材料含意又完全相同,反差的原因全在于材料。“乌鸦学鹰”是寓言,联想与想象的大门洞开;“阅读消长”是调查,联想与想象的大门虚掩。我们的任务就是应该致力于推开这扇虚掩的门。
有人说,北京卷以“符号”为话题多好。我认为,“北京的符号”和“符号”孰优孰劣,不宜简单评判。比之门槛,“北京的符号”加了一重地域限制,无非比“符号”高了一些。高点好还是低点好?从有利于高校选拔出发,需要依据考生水平和录取比例而定。从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出发,需要依据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估价和期待而定。就好比奥运跳高比赛,及格线定高了,入选的人不够;及格线定低了,入选的人太多。斟酌恰当,实现两个“有利于”就是好命题。我们不能寄希望于降低或砍掉门槛,考生只要“联想、想象力”健壮敏捷,就可以跨越,无论门槛高低。
联想与想象的前提是认清作文题目的含意,而这含意已昭然若揭。福建高考作文题“戈多来了”、天津高考作文题“愿景”、广东高考作文题“雕琢我心中的天使”、上海高考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等等,个个命题组苦心孤诣命制的其实是一道题目,一道开阔、普适而贯通的题目。创建北京新的符号,体现的就是对北京的“愿景”;也就是期盼着人人心中都有的,但是答案丰富多彩的那一位“戈多”。1994年的考生,可以写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的“尝试”,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在作文中创造五十万年后的“符号”呢?
高考从来一文题,亘古千秋一话题,甚或古往今来所有的文学巨制、小品鸿篇,无非都在演绎、阐发着同一个主题:传统与时尚的融合、碰撞——传统来自历史,时尚指向未来。运动是永恒的,存在决定意识,生活在时间长河中的人们,无不在感受着新与旧的融合、碰撞,主观的或客观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宏与微、上与下、雅与俗……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生活,而任何矛盾的对立统一,都挂靠在传统与时尚融合、碰撞的轴线上。用于高考的所有作文题,无非都是“传统与时尚的融合、碰撞”的子题目,都有“传统与时尚的融合、碰撞”的基因。懂得了主观、客观“传统与时尚的融合、碰撞”,实际上就是懂得了人生和生活。而懂得了人生和生活的学生,还有什么作文题目不能驾驭呢?
下面以“北京的符号”为例来谈。因为这一命题表现出的地域色彩,在高考作文命题多元化、地方化的历史时期,很可能被这里、那里采用。如是,“北京的符号”作文思路的拓扩,就有着直接的、普遍性的样板意义。我们认为,“北京的符号”在内容上,起码有四个方向。
其一,恪守传统,演绎以往的、已为人们普遍认知的“符号”:故宫、四合院、天桥的杂耍、胡同的小贩吆喝、老舍的作品、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
其二,创造时尚,面对今后可能涌现的、被创造出来的新“符号”:奥运主体育馆、国家大剧院、农民工、大力神杯、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三国演义……
其三,新旧交融,在传统的“符号”里,装填熟悉生活的内容:北京植物园,种植南北嘉木奇花;北京动物园,驯养世界异兽珍禽;北京博物馆,尊奉古今贤士英才;北京琉璃厂,珍藏历代翰墨文物;北京央视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
其四,新旧碰撞,对传统的“符号”或创新的“符号”进行辩驳或议论:什么是符号,什么是北京的,什么是传统的,什么是创新的……
作文思维空间亟需开拓,思维拓展的双翼是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的基础是对生活的认识水平、感悟深度。阅卷中,我们多么希望看到这样的文字啊:
2016年,南水北调工程胜利竣工,城郊四座大型水库,描绘出北京波光粼粼的新符号;
2026年,北京市首座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示范高中评选产生,教育界有了务实的符号;
2036年,台湾回归终于实现,祖国统一纪念碑在北京隆重揭幕,成为北京精彩的符号;
2046年,北京承办第27届足球世界杯赛,中国队夺冠,“大力神杯”终成北京的符号;
2056年,环绕北京的绿化带合拢,绿化带宽30公里,像北京一挂绿色项链般的符号;
2066年,文革博物馆剪彩开馆,馆藏记录了那段特殊历史,成为北京警示千秋的符号;
2076年,北京航天枢纽落成,连通着太阳系内外星球,成为北京面向宇宙的符号;
我们尤其希望在这些“创造北京未来符号”的描述中,看到蓝天白云绿树的故事,藏羚羊大熊猫的童话;看到遐想北京符号的蓝图,创造北京符号的抱负;看到英姿勃发的书生意气,指点江山的少年豪情……可惜,没有!此时,我不由想起2005年福建省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八、十八、二十八》。作文这样结尾:
那年我二十八岁,已经被打磨成了一个圆,很稳定,周长短,面积大。我的人生阅历丰富了,我变得世故圆滑了……
一天,去幼儿园接女儿,女儿哭着扑过来。“老师说太阳是红的,小草是绿的。可我戴爸爸那个黄黄的眼镜看到的太阳和小草就是黄的,老师说不行,还批评我。”女儿哭哭啼啼地讲完。这些话猛地击中我的心,尘封已久的记忆大门猛地打开。我想起了那黄的草,黄的太阳,妈妈是书童,爸爸是车夫,想起那个未经世俗打磨的不规则的多边形。我的泪水悄然滑落,为不再拥有的那个不规则的多边形……

这篇作文陈述了一个并不陌生的童话,揭示出一个并不生疏的现实。如果考场作文本身不能呈现缤纷异彩,我们能责怪作文命题的限制吗?事实上,作文命题非但没有设置材料的樊篱,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展开想象的翅膀。没有限制就纵容梦想,信马由缰;略有限制就泯灭梦想,万马齐喑。这不正是考场作文的现状吗?
我曾以冯小刚贺岁电影的经典台词作为我2005年一本谈作文的书(人民文学出版社)导语的结束语。这里老调重弹。就在不久前,足球世界杯的电视节目里,冯小刚导演口吐莲花:足球其实就是想象力和体力的结合。这不应对我们的作文有所启发吗?“想象力”就是“想得到”,体力就是“写得出”啊!冯导演还戏谑而又无不严肃地说:“中国电影的想象力不怎么样,但比中国足球的想象力要强些”。真担心某一天,朱广沪教练会口吐幽默:中国足球的想象力不怎么样,但比中国高考作文的想象力总还要强些吧?。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