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有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谈的虽然是评判君子的标准,但用这句话来谈论作文之道同样适用。在高考考场作文中,含蓄质朴的作文未必是应试佳作,满载文采的应试作文往往能获取高分,因为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文章在任何场合都是充满魅力和磁性的。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明确要求“有文采”,具体到几个方面就是:词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一、词语贴切
古典诗词中通过锤炼动词、形容词而使文句画龙点睛的例子俯拾皆是。如孔尚任的《哀江南》里“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突出了今昔对比的变迁感。又如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应试作文中,做到“词语贴切”是考生迈向有文采的有力的一步。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春天一到,仿佛一夜之间,它的秃枝上就绽满了花蕾——其实不是花蕾是叶芽,然后呼啦啦,春风在院子的一端扯起了一面绿色的旗帜,最叫人惊喜的是从绿叶中抽出的心藤茎,食指粗,箭一般的一蹿就蹿出去老远。
不说墙头上一片葱翠,而说“春风在院子的一端扯起了一面绿色的旗帜”,“扯”“旗帜”一下子写出春意盎然的景致。“抽”字用得很形象,化静为动,与后面的“蹿”遥相呼应。整个文段的动词使用得很好,增强了文段的文采。又如下面这段文字:
他在埋头写什么东西,只见他右手飞快地旋转,短短几秒钟,一行密集而杂乱的墨渍从他笔中溜出。他小小的眼睛此时大如葡萄,眨也不眨地在书本与作业本上“点跳”。他的肩一耸一耸的,汗滴湿了本子。领子上的扣被解开了,左手不断地在脖子处扇动。他看起来很着急,被汗浸湿的短发狠狠地拍在前额上,嘴唇抿成了绛紫色。
与上个文段相似,作者在人物的肖像描写中也
上一篇文章: 坚实结构 吸引阅卷眼球——谈高考作文的结构
下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训练的最后冲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