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说,文章内容的充实体现于材料的充实。这里所指的材料,就记叙而言,体现为揭示中心的人、事、景、物;就议论而言,体现为用以支撑观点的事例和理论(即论据);就说明而言,体现为对说明对象相关特点的介绍翔实具体;若是写成小小说,则要求情节完整、人物形象丰满;若是写成诗歌,则要求意象选择典型、充分。不同文体对“内容充实”的具体要求各有各的特点。
如何才能让文章“内容充实”呢?
1.注意积累素材。
积累材料在平时,大脑的仓库是在有意无意中丰富起来的。高三时间紧张,再去读大本的课外书不现实,但并不意味着高三就不应该在积累材料上下工夫。巧妙利用现有条件,激活现有库存,适量吸入新鲜空气,做到“内容充实”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儿。
①从生活中挖掘。有些同学可能会抱怨,我们的生活经历少,生活内容单调,没多少可写的材料。但只要用心观察和感悟,还是能从比较“少”和“单调”的生活中发掘出丰富的素材的:家庭亲情、亲戚街坊、师生情谊、同学朋友甚至素不相识的人,旅游购物、文化娱乐,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无不可入文。单以高中生活为例,三年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生活应该算得上丰富了。可有的同学却守着宝库当乞丐,文章内容单薄贫乏,怎能得高分呢?
②从课本中挖掘材料。课本(包括历史、政治等)、读本乃至练习册上的阅读材料是作文的素材宝库。就语文来说,高中3 年教材、读本就有12册,上千万字。其中的名家名篇,凡人美文不下数百篇,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和独到的见解。合理、恰当地使用这些材料,无疑是最便捷的路径。比如,关于身残志坚的材料,就有海伦·凯勒、斯蒂芬·霍金、史铁生等,用这些材料远比用保尔·柯察金、张海迪要新鲜得多。再如关于人的精神家园的材料,就有孔子和孟子、庄子、陶潜、辛弃疾、李乐薇、金开诚等,把这些材料进行合理的加工组合,不就做到“内容充实”了么?
另外,高三阶段的大量练习中有大量的阅读和作文材料,其中不乏优美隽永的文句和新鲜时尚的内容,都可以灵活地迁移到写作中来。
③从报刊中挖掘材料。中学阶段,尤其临近高考,各门功课的学习任务很重,要阅读大量文学名著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像《读者》、《杂文报》、《青年文摘》、《报刊文摘》等经典刊物,我们还是要挤出时间品读一二的,因为这些报刊上的文章均短小精悍,最适合高三这些只允许有少量“自由”时间的读者阅读。报刊上的很多精品文章,或语言隽永,或见解深刻,或情感充沛,或结构精巧,阅读时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赏,琢磨一番,思考一下文章的感人之处、巧妙之处,脑子里有了个深刻的印象,写作文时,自然就会用上了。
2.合理选择材料。
材料充实,不是堆砌材料、多多益善,这就关系到选用材料。选择材料的基本原则是:围绕中心选材,力求典型、准确、新颖。典型,就是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准确,主要是指数据、引用等材料的可靠无误,考场上如果用作论据的名人名言记不准了,可用“有位名人说过”、“前人说过”等来替代,切不可张冠李戴;新颖,主要指材料具有“我”的特点,言他人之所未言,古今中外均可,选材新颖的前提是要多读多看,视野狭窄,只能与“新颖”无缘。
另外,还要注意材料的组合与搭配,既有典型性,又有全面性,才能既充足,又无堆砌之嫌从而能充分有力地再现事物,展示特点,表现主题。
上一篇文章: 名师辅导:高考作文之记叙文三宗宝
下一篇文章: 备考指导:高考英语写作语言表达全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