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22所高校试点自主招生以来,截至2008年,已有68所高校拥有5%的自主招生权。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可以先期对报名考生进行考核,入选的考生需要参加高考,并达到生源所在地确定的与报考高校同批次录取分数线,随后高校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而自主招生对象为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在某一专业具有培养潜力的人才。
高校自主招生从一开始就广受争议,其“黑幕”屡见报端,致使一些公众将自主招生与“走后门”、“托关系”、“暗箱操作”画上等号。
通过对全国31个省、区、市3578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81.9%的公众呼吁自主招生过程更加透明,但也有52.5%的公众认为,大家需要一个宽容、平和的心态,不能极端地认为“破格”录取就一定有“猫儿腻”。
高校需要树立自主招生公信力
“听说有这样‘一扇门’,我就要去挤一挤,毕竟是一线希望。”想借自主招生东风送孩子直上大学的家长说。
近日,“‘90后’美少女作家”蒋方舟,通过自主招生的渠道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之后,引来质疑无数。虽然不断有人站出来为蒋方舟开脱说其中没有“猫腻”,但公众的质疑并没有因此消失。
是什么原因使得自主招生结果频繁引起争议呢?调查显示,76.6%的公众认为,原因在于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不透明;68.6%的人认为原因是存在权势者的“暗箱操作”;66.1%的人认为原因是自主招生政策本身存在漏洞。
自主招生结果频繁引起争议的原因,在于大部分人都接受和肯定现行的“分数公平”的高考体系——分数高就进好大学,这套规则清晰明确,发展也较为成熟,所以分数评价最让公众安心。此外,虽然有部分人同意分数不是唯一标准,但他们同样不信任目前国内高校的考查能力,因为高校现行的管理制度以行政化管理为主导,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可能滋生的教育腐败。
调查显示,81.9%的公众认为自主招生过程需要更加透明;62.7%的人认为社会需要更多地“不拘一格降人才”;50.9%的人认为应该加大对投机者的打击力度。36.4%的公众认为,自主招生结果频繁引起争议的原因,是一些人极端地认为自主招生一定存在不公平,也有27.3%的人认为原因是一些没有受惠于“破格政策”的人在嫉妒。业内人士认为,首先,整个社会需要将“分数公平”观念转变为“素质公平”观念,不以分数为唯一标尺评价人才。其次,高校需要树立自主招生公信力,一方面,要提高自主招生的透明度,在招生过程中加强舆论监督与法制监督;另一方面,高校要改革内部管理,淡化行政管理而强化学术管理,对于招生这类“纯教育问题”,应由学校学术管理相关委员会制订标准、实施考核、进行招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教育腐败的土壤。
“一些有专长的人把别人埋头苦学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自己的业余爱好上,同样都是付出,他们有加分是很公平的。”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小吴说,他的同学诸葛就是因为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加了几十分后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的。此后诸葛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一样顺利地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硕士。
有人说,因成绩优异而进名校的人不一定是书呆子,因能力强、品德好而得到“破格”的人不一定就是“关系户”,呼吁社会更加宽容,不要走极端。对此,69.2%的公众表示赞同,7.7%的人对此不赞同,23.1%的人觉得“不好说”。
调查:逾八成公众呼吁自主招生过程更加透明
在此次调查中,81.8%的公众认为个人品德应该成为高考录取的要素,只有5.7%的人对此表示反对。
上一篇文章: 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五个向度
下一篇文章: 北京将调整三好生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