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日益临近,今天起很多学校高三年级停课,让考生回家复习。在这段最后冲刺时间里,考生复习策略的调整不容忽视。
功课复习:爬出“题海”学会反思
考前一周,复习要防止走两个极端:要么加班加点,熬更守夜,心急火燎;要么彻底放松,听天由命。合理的做法应该是从题海里走出来,在“岸上”回望思考,将好的复习“惯性”延续到高考。
[少做题,多反思]考前时间宝贵,反思是核心。要把重点放在反思上,而不是无穷无尽地做题。一般来说,对于做对的题,要做对一道题,掌握一个规律,把握一套题;对于做错的题,知道做错一道题,吸取一个教训,如果能做到一题不二错,成绩就可以提高一大截。尤其要抓住重要考试中的错题来分析,看一看这些题目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有没有规律可循?
[少课外,多课本]每个学科,考试的题目虽然不是课本里的,但知识点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高考题目就是利用课本的知识解决课外的题目。利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归课本”,对各科课本重点复习和整体回望。
[少难题,多易题]高考虽然是选拔性考试,但要照顾到各种层次的学生,难度比较大的题目比例不会太大,高考有个规律叫做“难题得分少,容易题丢分多”。因此,复习和考试时不要花过多时间和精力在那些难度过大的题上,对自己力所不能及的部分应学会放弃,将精力集中在最有把握的中低档试题上。
[少微观,多宏观]各门学科中的主要知识点、重大事件,要注意梳理归纳。如语文的修辞表达效果、文言词法句法、古诗词的常见思想感情和基本艺术手法,甚至作文的几种基本结构等;数理化中的重要概念、公式、定理等;政治、历史中的时事热点、重大事件等。
心理调节:6秒健身法放松身心
有些考生平时状态不错,可一进考场就发懵。其实面对重要考试,有些紧张是正常的,但过度紧张却会影响水平发挥。
[相信自己,树立自信心]“功夫不负苦心人”,只要付出了,必定会有满意的回报。如果你压抑得有些喘不过气来,不妨在开阔地带大声呼喊:“×××,我能!”“×××,我行!”
[顺其自然,保持平常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把高考当作平时的考试一样对待,告诉自己:越紧张越不能发挥自己的水平,越是常态越能获得最佳的发挥。
[掌握方法,消除紧张情绪]心理学家认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会使大脑连续高速度运转,心理上常会产生沉重感、压迫感、不安感等。一些简单易行的舒压方法,考生不妨一试。
深呼吸法——深深吸进一口气,保持一会儿,再保持一会儿,慢慢地把气呼出来;再深深地吸进一口气,保持一会儿,再慢慢地把气呼出。如此反复,必有效果。
视觉放松法——闭上双眼,在脑海中想像一幅恬静、舒适的图画:在茂密的丛林中,鸟儿在枝头唱着婉转的歌儿,溪水在身边潺潺流动,清爽的微风轻轻拂过你的面颊,让自己完全融于大自然之中,体会那些情景、声音、气味、感觉,使紧张情绪慢慢得以松弛。
6秒健身法——这种方法由美国心理大师凯斯门罗首创:抓住你可以利用的一点点空闲时间,哪怕仅有的6秒钟,什么也不要想,赶紧收缩腹部,收拢下颌,扭动身子,打哈欠。只要把这几个动作连接起来做,就能收到自我放松的效果。心理学上讲究身心互动,身体放松了,心理上自然也就放松了。这种放松训练法,适于平时练习,更适合开考答卷前的心理调节。
作息安排:现在起切忌“开夜车”
[调整生物节律]考前几天,考生的作息时间安排要尽可能和高考时间一致,上午开始时间与下午开始时间进行热身训练或复习功课,有助于进入高考状态。每天最好安排午睡,晚饭后安排放松时间,如散步、看电视新闻等。从现在起切忌再“开夜车”,建议把晚间就寝时间调整到十点半左右,次日早晨不宜起得太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将最好的精神状态延续到高考的几天当中。
[制定有序计划]心理学研究证明,早晨起床后半小时及晚上睡觉前半小时,由于不受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效果最好,建议考生在这些时段复习最关键、最重要的课程内容。按计划行事,可以增强生理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李支舜 (华东师大一附中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
上一篇文章: 不要自作主张 考场上十大“意外”的应对宝典
下一篇文章: 高考提醒:考前注意做好六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