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专业是一门学问。填得好,一般成绩可以读不错的学校和专业;填不好,辛辛苦苦复习考试的成绩可能白费,被录取了也可能不是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和专业。填报志愿强调"科学",就是要客观地衡量自己。但是,一些家长和考生思考问题时,往往也有一些不科学的因素,比如虚荣心强,就是一种最常犯的错误。
因为虚荣心作崇,很多家长和考生本该报考A志愿的报考了B志愿,本该去C学校的去了D学校,最后让孩子多走很多弯路,得不偿失,到头来后悔都来不及。
不喜欢的专业没感觉
广东某学院的小文现在读的是会计专业,但是她自己最喜欢的是中文专业。填报志愿的时候,做生意的父母都一致反对她报中文,他们感觉这个专业学了没用,将来不能赚大钱。他们的希望是,小文要读经济类的专业,将来即便不能做大生意赚大钱,也能找个体面的工作,这样,他们出去与人打交道也不会丢面子。
小文坚持过,但考虑父母辛辛苦苦在外打拼不容易,心一软就妥协了。本来她想,将来到学校后再调整专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没想到后来被录入商科大学,每天看着同学津津有味地学习,她怎么也提不起兴致。以她的爱好和特长,她喜欢写东西,可是每天强撑着学高数、学英语,弄得一点心情也没有。本来她的数学就不好,没想到上了大学还要恶补数学。
现在小文已经大三了,因为成绩不理想,学校调专业的机会她也没能把握住。她很痛苦,感觉大学已经浪费了三年。在她的多次倾诉下,父母渐渐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虚荣,但是即便小文现在就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还是耽误了不少时间。
其实在我们采访中,每个专业都有一些对本专业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其中一部分就亏在填报时虚荣心作祟。
光鲜专业就业却不易
在近日和高校招生办主任和的网上交流中,家长和考生反复问到一个问题,就是哪些专业好?各校招生办主任基本是一致回答,专业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看考生适合不适合。很多家长选择专业时会关注四年之后孩子的就业前景,但热门专业不一定就业也热门,况且四年之后的人才市场会有变化,不一定是现在的样子。
但很多家长填报志愿就是冲着对专业的第一感觉,有些专业名称好听,填报起来就很踊跃,比如金融、管理等。至于孩子的兴趣爱好、该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将来就业情况等,他们考虑得不多。这种做法欠妥。前几年很热的专业,比如计算机、法学、新闻等,报考人数剧增,招生分数抛高。高校迎合这种需要,也大力开办这样的专业,一再扩招,导致市场上人才过剩。热了几年之后,就业就没有那么顺利了。反倒是一些之前被人看不起的冷门专业,大学毕业时爆冷成了黑马,就业异常顺利。比如华南师范大学的地理专业,实力很强,但是前几年许多学生不愿意读,今年在大学生招聘会上,很多高中学校打出急缺地理老师的标语,争着跑到华师要人。而该专业的许多毕业生都被预定了,只有他们挑学校的份!
挤热门要小心滑档
还是因为虚荣心作祟,佛山人小伟去年参加高考,成绩刚够上一本重点大学。班主任劝他要好好把握,这样的分数选择专业很重要,报好了能进重点大学,报不好很容易滑档。小伟也很认同老师的说法,希望报考一个好学校,找一个不太热门的专业,比如文学、哲学等都可以。即便是就业不容易,为将来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也好。
但是,他没能做通父母的工作。父母的想法是,小伟考出这么好的成绩也不容易,要冲一冲,不然岂不是白费了。他们认为,专业也很重要,一定要选个好些的。最后一再斟酌下,填报了暨南大学的新专业“危机管理”,本来父母认为是新开的,应该没有那么多学生贸然报考,没想到结果大热,分数冲得很高,小伟根本没挂线。后面几个志愿因为偏热门,父母又坚持不允许调剂,小伟最终一下子滑到了第二批的学校。
现在小伟读的是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也是热门专业,但是他对学校不太满意,只能寄望于两年后本科毕业再考研究生深造。每次想起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小伟都颇后悔没有坚持自己的选择。
其实高职类更实惠
我们在职业类学校采访的时候,往往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许多目前受益于职业类教育模式的大学生,高考时并非主动报考的,而是阴差阳错考进来的。
在一些实力雄厚的民办职业学校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就读广东白云学院05级计算机专业的华宇果,虽然遭遇金融危机下的就业难题,但早在去年11月他就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去了中大科技园的一家企业。他的同学李冬虹,也已经签到了建设银行。
当初华宇果的家人也不同意他报考职业类院校,更不想他报考民办高校。认为读综合性学校有潜力,读公办学校有保障。但他有同学读职业类学校感觉不错,他就自己坚持选择了这所学校,结果一路发展顺利。
上一篇文章: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填报志愿要学会选择
下一篇文章: 过来人回看高考填志愿:学科涵盖广 切忌想当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