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江苏省教育厅下发《关于中小学生在校时间有关问题的通知》再次强调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要把学生从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目前,南京市的各中小学校都实行双休日。学校的补习班不办了,老师普遍感觉轻松了不少。可汹涌的“校外补课”潮却已搅得学生和家长心神不宁:补,还是不补?新学期开启了学子的新一轮赛跑,也把这一难题留给了家长。
不补课家长有点不习惯
——“周末孩子都待在家,把宝贵时间都荒废了”
在相关部门的强力推行下,本市各中小学校都取消了各种形式的补课班,重点班。多年来,学校一直逢周末必补课,现在突然停下来反倒让许多家长不习惯。
一些家长认为将时间还给孩子,让他们发展一些兴趣爱好是好事儿,而另外一些初中毕业年级和高中学生的家长却有点“不适应”。
一位高二学生家长李先生说,在学校孩子好歹能学点东西,现在周末两天孩子都待在家,家里也没学习氛围,家长也不能时刻盯着,他担心孩子看电视、上网,把宝贵时间都荒废了。
“高二、高三是非常关键的阶段,如果以后周末学校都不补课的话,我考虑给孩子报个辅导班,有老师辅导会放心些。”李先生说。对于家长们的好心,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领情。本市某中学高二李同学说,“国家不让学校补习了,是想让我们放松一下紧张的学习状态,可家长非逼着到校外补习班,根本就轻松不了。”
补课潮“裹挟”大批家长
——“别的孩子都在补,我的孩子不补,落后了怎么办?”
开学还没几天,在本市某初中校门口接孩子放学的张先生,接连被“强塞”了好几张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小传单。记者发现,和王先生一样,这些花花绿绿的小传单,那些等着接孩子的家长几乎人手一张。这些培训机构组织的补习班名目繁多,中小学生几乎“一网打尽”:既有为六年级、初三、高三毕业班学生开设的提高班、重点强化班、冲刺班,也有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奥数班,初一、初二到高一、高二各个年级的各门考试课程。
“才刚开学,怎么就要补课了?”有些家长想不通;但更多的家长们则惴惴不安地进行着心理暗战:如果别的孩子都补课,我的孩子不补,落后了可怎么办?
张先生的孩子刚上初一,他按照小广告上的学习“进度”给记者算了笔账,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每门课 1.5小时,一个周末三门课各补一节就是4.5小时——一个周六就在补课中报废了。“太折磨孩子了”张先生叹息道。
补课真像宣传的有效吗?
——“无论哪种补习,说穿了就是优质师资陪‘太子’读书”
所谓“补课”,最原始的“定义”应该是把落后的课程“补”上。但到了社会办学机构,“补课”几乎成了正规课堂教育的“配套”课程,有些补习班甚至成了另立门户、另成体系的“第二学校”。
只要班上有一个同学补课,其他学生便会陆续跟进,发生在学校里的“羊群效应”,对不少社会办学机构来说正是滚滚“财源”。由此,报班补习成了学生间的“军备竞赛”。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由社会办学机构主导开办的成规模补习班,在营销战略上更胜一筹。它们往往抛出两大诱饵:一是集聚优质师资,补课的老师“传说”来自本市各大名校;二是补课的目标极具诱惑力。针对“小升初”、中考的学生往往许诺“占坑”名校签约等等。记者在一张补习班广告上看到,它开设的高中阶段补习目标只瞄准“考上国内的清华、北大等名校。”顾不得广告可能存在的虚假性,很多新生家长都乖乖掏钱。
“无论哪种补习,说穿了就是陪太子读书。考试考什么,补习班就补什么,是一种纯粹的应试操练。”一位曾在社会办学机构执教的老师透露了补习班的一些“底牌”。“补习班里的老师和学生不是真正的师生关系,而是劳务关系。”这位老师告诉记者,她在补习班上课时会按照考纲和知识点讲,但绝对不可能全身心投入。“衡量我是否是一个优秀老师,真正的考核来自学校,来自所执教班级学生的成绩,而非挣外快的补习班。”
学期伊始,校外补课风劲吹。有专家表示,一方面这是社会办学机构煽风点火,人为酿造了补习班的“虚火”、扰乱了正常教学秩序;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和家长不明就里的“癫狂”,也助长了补课的“歪风”。
实习生 周琦 记者 曹雷
上一篇文章: 大学新生入学必读(六)过来人的五大花费建议
下一篇文章: 培训机构漂亮字眼设陷阱 十面埋伏把你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