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科书“有毒”。这是语文老师郭初阳的判断。为了支持这一结论,他和他的伙伴们刚刚出具了一份“化验报告”。检查样本,是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人教版、北师大版及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这三个版本在市场上占据了约80%的份额。
郭初阳等20多位中小学语文教师表示,“给小学语文课本挑错儿、找茬儿”是在“弘扬现代公民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这些教师自称是小学语文的“外科医生”,小学语文教材“现在需要的是一场手术”。
真的名人,假的故事
郭初阳和他的伙伴们组成的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收集、分析了300多篇课文。这些课文来自 2002~2009年的上述3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最后形成的《化验报告:中国孩子的教科书》在扉页用3号黑体字写道:“我们正在给孩子们吃错药!”
更让他痛惜的是,“小孩子恰恰都很迷信课本”。该小组核心成员吕栋是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的高三语文老师。一次,他布置了一道课堂习题,而他公布的答案比教科书附带的答案多了几个字。当即就有一个学生举手:“老师,课本上写的不是这样的。”
“高中生都这样,何况小学生呢?”吕栋无奈地说。
一些小学课文里的故事,常常会在学生的经验里形成根深蒂固的认知。不久前,郭初阳给自己当年曾教过的学生何易“布置”了一项调查。这个19岁的男生,现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念大二。
何易记得很清楚,小学二年级时曾在人教版的语文教科书里读到过一篇名为《爱迪生救妈妈》的课文。课文内容是这样的:爱迪生的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医生苦于房内只有几盏油灯,无法进行手术。刚满7岁的爱迪生,利用镜子的反光原理,让医生在明亮的反光下,为妈妈成功进行了手术。它附带提示孩子们:所有有成就的伟人,都有着美好的品德。
“你们听说过爱迪生7岁时救妈妈吗?”课间讨论时,何易跟美国同学提起这个话题。
当得知中国的小学课本上讲的这个故事,“What(什么)!”这些美国人纷纷瞪大了眼睛,发出夸张的惊叹词。“哦,亲爱的,这跟鳄鱼会跳舞有什么区别!”一个叫克里斯汀的女生耸耸肩,摊开双手。
何易描述当时的感受,几乎是“世界观瞬间被颠覆了”。随后他给几位相关研究领域的教授发了邮件。教授们纷纷回复,“此事无从考证”。继续调查,何易发现,医学史上对于阑尾炎手术的最早论述是在1886年,而爱迪生生于1847年。也就是说,爱迪生7岁时,根本不会有阑尾炎手术的说法。
“为了增强说服力,教科书在名人身上编派事实,虚构情节!”这是“化验报告”里列出的第一项病症。
成人伪装儿童腔
面对家长的疑问,蔡朝阳总是反复强调:“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不是这些痴呆的课文”,“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懂得他们自己的成长过程。”
这些批判者在“化验报告”里提出:“不要化妆。告诉孩子们世界的真相。”
一篇课文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地震中发生的一则故事。一个父亲匆匆赶到倒塌的小学,徒手刨挖了38个小时,救出了包括他儿子在内的14个小孩。
“哦,天啊!这个父亲是蜘蛛侠吗?”郭初阳感叹。
课文的末尾,38个小时后,这些孩子从废墟中获救,他们说话利索、心态平静,无须任何救助,也无须任何治疗。他们排成整齐的队列,有序地爬出父亲刨挖的缺口。最终,“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化验报告”里,研究小组给这篇课文打了“-5”分。他们认为,《地震中的父与子》撰写者“缺乏地震的基本常识”,为了强调父爱的伟大,硬是用简单的思维,拼凑出父亲徒手刨挖的情节。即便该说法成立,那么被埋38个小时后,14个孩子仍毫发未损,精神抖擞,这个完美的童话结局“真的要让人疯掉了”。
“成人伪装儿童腔,创造出一代被教材编派的孩子。哦,天啊!”郭初阳声音提高了八度。
有技巧地讲真相
令这些批判者没想到的是,这份“化验报告”数天前经媒体报道后,关于小学语文是否是在用美德“绑架”孩子,在网上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论战。
一位旅居日本的网友显然极不赞成他们的观点。他用调侃的语气建议取消所有的童话故事、名人轶事,并且提出“为了避免3位老师所说的情况再次发生,请把小学语文改成字典,字典不容易出错”。还有很多家长表示不理解,“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教给孩子这些美德,有什么不好?”
面对质疑,吕栋反复强调,“文本的选择是最重要的”,“孩子是很容易迷信课本的”。他认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主动去思考“教材选用的文本有没有问题”,而不是完成教学任务便万事大吉。
在他看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一朵小花》,则拼命向孩子灌输“只要当配角,不要争主角”的道理。“现代社会要求孩子们自信,自强,勇于争取。这些课文已经滞后了。”吕栋说。
“那么小学生到底应该读什么样的课文?”记者问。
“这也许是一个盲区,很少有人关注的盲区。”吕栋沉思了几分钟后说。
郭初阳当中学老师时,常常苦于要想种种“手段”来摧毁中学生的“小学腔”和僵化思维模式。他称这种纠正方式为“止痛片”。“为了省下买药的钱,是时候给小学教材动一场大手术了!”这个踌躇满志的研究者、批判者和实验者说。
周凯莉
上一篇文章: 冠华作文网预祝我亲爱的朋友中秋快乐
下一篇文章: 热议话题:一定要急于辨明“通识教育”优劣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