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几所高校自招不考语文,引起轩然大波。质疑者居高临下,“数典忘祖”之类的骂声不绝于耳。至于是否真有道理,需要分析。
几所高校自招不考语文,错了吗?我看,没什么错。
几所高校自招不考语文,不等于天下高校招生全部不考语文。何况,几所高校自招不考语文,面向的是理科生,不等于面向文科生招生时也不考语文。既然人家是自主招生,当然可以自主决定考哪些科目,不考哪些科目。如果一切按照常规,照搬高考程式,自主招生意义何在?既然希望人家自主招生能够摸索出一些经验,为什么一旦出现一点新鲜的举措之后,立即不由分说群起而攻之?有什么道理不允许自主招生进行实验?即使实验失败,也应该容许。批评者如果连这么一点气量也没有,自主招生还有生存的环境吗?
几所高校自招不考语文,不等于不重视语文,更不等于不重视母语教育。对现在的中学教育而言,高考确实是一根“指挥棒”。不考语文,确实会影响中学的语文教学。但是,高考的语文考试,考的是语文吗?我看考的是按试题出牌,按命题人的思路出牌。所有的猜题押题,其源盖出于此。因此,考试成绩好的,不等于语文水平高;考砸了的,不等于语文水平低。有学生作文说几句真话,不是被判为不及格吗?高考语文所以长期为人诟病,原因就在这里。
实际上,语文到底应该考什么,以及如何考,高考基本上没能解决这个问题。换言之,按现有模式考语文,完全不能等同于对语文教学的重视。放弃现有语文考试模式,也就不能与不重视语文划等号。自主招生既然是一项改革,必须摸索出一条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新路子。
几所高校自招不考语文,更不等于从此“语文无用”。记得《扬子晚报》曾经登过一封家长投书,说他儿子上大学以后连一封信都写不好,批评大学语文教育之缺失。有论者说及现代社会“语文无用”的表现,非常喜欢引用这类事例。我觉得未免有些偏执。时代不断进步,通讯工具也在进步,今天早已不是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因而“家书抵万金”的社会。今天又有多少家长,像当年的傅雷一样,给自己孩子写过信?有电话不用,有手机不用,固守过去的书信格式,就叫“语文有用”?我不知道这叫什么“用”。何况傅雷家书所以感人,是因为其内容,而绝不是其格式。
有人说不考语文就“等于把一些做人、做学问最根本的东西放弃了”,我更觉得毫无根据。实际上,书信格式再熟悉,语文成绩考得再好,从来不等于做人好、学问好。
几所高校自招放弃传统语文考试模式,天没有塌下来,也不会塌下来。(金陵客)
上一篇文章: 2010中考考生备考十策略必读
下一篇文章: 揭秘:中考状元成功的10个秘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