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填志愿选择专业系列讲座之二解决选择专业时的意见分歧 |
|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0/6/3 7:14:0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
|
上周末,一位北京的考生家长向我咨询报志愿的事情。这位家长在给孩子报志愿时,遇到了难题。关于孩子的情况,家长叙述了很多。考生为女孩,一摸的成绩为590分以上,二摸时,达到了最好成绩612分。孩子坚持要报考心理学专业,考虑两次模拟的分数,家长准备这样为孩子填报志愿:一本志愿为中央财经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经济心理学),或者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专业。二本第一志愿计划选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或者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第二志愿专业选择报考这几所院校之中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如保险会计等。这样填报时,家长又担心,这几所院校的心理学专业教学情况或学习风气,因而拿不定主意,填不出志愿。
590分以上的孩子,选择院校的范围应该是很广的。报不出志愿的原因不是分数问题,不是院校问题,是由父母与孩子在专业选择上的分歧造成的。
仔细观察这几个志愿,可以发现父母与孩子在专业选择方面的分歧点。孩子的志向是学习心理学,而父母的愿望是希望孩子学习经济管理类专业。所以,首选财经类院校读心理学专业,而且要学习经济心理学。从地点分布看,在北京开设心理学专业的师范类大学、综合性大学,录取分数在590-610之间的院校是空白。这位考生的志愿是不考虑外地院校的,这样来看,这个志愿确实是不好填报的。
填报志愿时,很多考生与家长的意见分歧,是志愿难报的首要原因。在我的博客中,很多考生家长咨询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如何解决专业选择中的意见分歧。网友蓝天白云的问题,是这类问题的代表。
蓝天白云:洪傲老师好!我儿子是即将参加高考的理科生,对于报考什么专业感到很迷茫,为此向您请教,希望您百忙之中给予指教。
孩子的各科成绩比较均衡,就数、理、化、生而言较为喜欢化学及生物。但更对中国古典文学及中国历史感兴趣。记忆力好,学习能力较强但意志力不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和与人交流,喜欢一个人看书,他自己也说不清喜欢什么专业,曾说想报中文、历史、中医、游戏开发专业,就是不愿当老师。但我觉得中文、历史、中医都不好就业,而且他那不善交际和言辞的性格也不适合,学习游戏开发源于他喜欢玩游戏。
遇到这类问题的考生有一些特点,学习成绩优秀,了解自己,对职业生涯有自己的考虑,在专业选择上有自己的主见。当这类考生的志愿与家长有分歧时,会有几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采取一种折中方案,如到财经院校学习心理学;另一种情况是,要么东风压倒西风,要么西风压倒东风。如,父母放弃,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或者孩子放弃,完全尊重父母的选择。
这几种方案存在一个核心的问题,暂时填出了志愿,但是意见分歧的原因并未被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未解决掉,这种方案对父母孩子双方都有“被选择”的嫌疑。
怎样解决选择专业时的意见分歧呢?首先,父母和孩子双方要抛弃争论,认真思考各自选择的理由。这个理由,要有三个方面的依据。一是,要分析自身高中各门课程学习情况。从高中课程入手,推断所选的专业与自身的匹配程度。二是,了解自身的个性特点。从自身个性入手,推断所选专业与自身的匹配程度;三是职业期望。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父母和孩子会对自己的选择获得比较理性的认识。
以第一个案例为例。我抛开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分歧,首先询问了孩子高中各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这位同学最擅长的科目是化学,化学成绩在各科之中位居第一;第二位是物理、语文;第三位是数学,需要花费较多精力;第四位是生物;最吃力的是外语。
大学专业课程是高中课程的延续。心理学专业的课程是以高中的生物和数学课程为基础的。心理学科认为,心理的基础是大脑,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程是从学习大脑的结构开始的。如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如大脑的结构,大脑各部分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等等。数学是心理学专业必备的工具。心理学专业的研究基础是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心理实验。每一个简单的心理学原理,都是由心理实验及测量数据得出的。
大学的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课程基础是数学与外语。数学是工具,外语是催化剂。外语能力强的同学,找工作时机会较多。
通过这样的分析,家长和孩子可以客观的了解心理学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情况,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对各自的选择会有新的看法。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就专业选择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找到形成共识的通路。
关于高中课程对应的大学专业,我已做过较多论述,在此不再赘述。家长可以到我的博客查看相关文章。
在分析成绩时,会有这样一个现象。很多孩子成绩高的科目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在选择专业时,这些同学还要注意感兴趣的学科。孩子对学科的兴趣,往往反映出孩子的个性。选择专业时,还需要考虑自身的个性特点。说到个性,很多家长表述为性格内向外向,动手能力强或弱。这种表述不能真实反映一个孩子的职业个性。一个孩子的职业个性,首先表现为对物感兴趣还是对人感兴趣。这里也有一个误区,很多朋友把对人感兴趣理解为喜欢和人打交道。这仅是一个方面。不喜欢和人打交道或者不善和人打交道的人,也可以表现出对人的兴趣。比如,很多孩子喜欢学习语文课程、历史课程。语文的课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历史课程要学习大量史实,这些史实是离不开人的。喜欢这类课程同学,必须要关注这些课程之中的人。如蓝天白云的孩子,每一科都很擅长,而且成绩优秀。但从喜好上来看,他的兴趣点在于关注人。所以会选择中医、文学、历史一类的专业。从这个特点上看,心理学也是关注人的学科,它是以数学和生物学为工具,来分析人的心理过程,分析人的行为反射出的心理活动。而物理化学的对象是自然界中的物,擅长学习这两门课程的同学,观察物的能力强一些。如,同样学习物理,有的同学对那些定滑轮动滑轮感兴趣,有的同学对力学实验感兴趣,有的同学喜欢摆弄电路。这三类对物的兴趣,适合三种不同学的方向:与机械结构打交道的专业,与工程打交道的专业,与电学打交道的专业。讨论专业分歧时,可以沿着这个思路来考虑,这样就宽广了。而不是,喜欢学语文就要报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喜欢学习历史,就要报考历史专业。要客观分析这一门课程中,感兴趣的点。把每一门课程分为众多的小点后,家长与孩子讨论问题的平台就扩宽了,总会在某个点上达成共识。
说到个性特点,动手能力强这个表述是不全面的。与专业有关的动的能力可以分为四种,一是动脑能力;二是动口能力;三是动手能力;四是动腿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几种动的能力的组合。比如,学习机械类专业,应该是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要强;学习农学专业,应该是动脑能力和动腿能力和动手能力要强。学习哲学专业,应该是动脑能力为主。学习口腔医学专业,应该动脑能力与动手能力要强。
总之,首先要找到自己的职业个性,把它与专业的个性对接一下,接的上的,入学后就会很适应;接不上的,就要像胡适先生那样,从农学转学文学。
很多同学喜欢学习物理化学,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但是这些同学并不选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采矿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制药工程这类与物理化学对应的专业。原因是,他们不喜欢这些专业对应的职业,或者家长不希望孩子从事这些比较辛苦的职业。不同的职业期望,这也会造成选专业时的分歧。出现这种情况时,一般要了解专业大致对应的职业。在这个基础上,尽量找到能够发挥自己学习特长,又能够与职业期望匹配的专业。如,我的博客上,一位上海的家长提到孩子物理化学学的好,有报考飞行器设计专业的意愿,家长希望孩子学习经济类专业,将来做一些管理工作。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在大学的专业中,有这样一类专业,学习的课程以物理数学为主,但是培养的目标是管理人才。比如,适航技术与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等等。这位上海考生,可以选择适航技术与管理专业,专业期间学习与飞机有关的技术性课程,毕业后既可从事飞机设计的技术性工作,也可以从事管理工作。
总之,选择专业遇到分歧时,家长首先要理性对待,要放弃无谓的争论。积极调研,搜集资料,与孩子之间建立起商量讨论的平台,这是解决问题的起点。其次,要摆脱一言堂和一边倒,要仔细分析双方的想法和依据,找到共同点,达成共识,才能够形成合力,解决问题。
上一篇文章: 填志愿选择专业系列讲座之一认清易混易错的专业
下一篇文章: 填志愿选择专业系列讲座之三选大学与选专业发生矛盾时该怎么解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