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 2010年末至2011年初,一场由自主招生引发的高校“大战”席卷北大、清华等中国最有名的几十所高校,一时成为网上的热门话题。
“北约”“华约”“卓越联盟”“北京联盟”……全国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80所高校中,已有34所以“集团”形式亮相,囊括了国内几乎所有的知名高校。
高校自主招生走到今天,越来越热闹,网上关于自主招生的争议日渐升温。在此间召开的两会上,自主招生问题也引起代表、委员们的高度关注。
自主招生究竟有没有必要?
“为什么要搞自主招生?现在的高考就挺公平,挺好的嘛。”提到自主招生,很多网友持这种看法。
自主招生究竟有没有必要?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问题未必不是个问题。事实上,对于几个高校联盟“大战”,相当多的网友视之为一场闹剧。
“高校自主招生改变了过去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唯一招生模式,让考生获得了更多的选择权,这就是进步。社会应当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对待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尝试,而不是寄希望于通过一种考试模式解决高考招生制度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大学副校长朱友林说。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认为,自主招生的方向是对的。“高校招生考试越多元越好。为什么天天期盼高校招生考试多元化,可等到多元化来了又否定它呢?”张志勇说。
记者采访多位代表、委员,几乎无一质疑自主招生方向的合理性。
“自主招生,搞比不搞好。我们迟早要迈出这一步,不能因为现在有弊端,就不动了。”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郭子仪说,“多元化总是好的。我1982年参加高考的时候,那时参加考试的有工人、农民,甚至有刑满释放的人。大学像个大熔炉,这样才有大学的氛围。而现在的大学,招的学生太同质化,这种大学肯定缺乏创造性。”
全国政协委员李蓉认为,高校自主招生是改变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格局的有益尝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防止走样,不能演变成另外一场“高考”。
自主招生对偏远地区学生是否公平?
自主招生只有大城市学生才能参加,这公平吗?——这是网友们对高校自主招生质疑最多的问题。
确实,从目前自主招生的情况看,几个高校联盟只在大城市设有考点,中小城市和农村学生要想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公平吗?
“有些人质疑偏远地区学生无法参加自主招生有损公平,并且据此就否定自主招生。事实上,任何公平都是相对的,任何探索都有一个过程。不能因为简单地坚持公平,就把改革和探索否定掉。”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说。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长鲁善坤认为,目前自主招生不能完全覆盖偏远地区,这在当前现状下是可以理解的。鲁善坤建议,今后可以划拨给区县中学一定指标。
“公平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制度设计来解决。”张志勇说,“比如,如果农村学生拿不出钱参加自主招生,国家可以建立特殊困难考生救济机制,给农村困难考生提供资助。考虑到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开展自主招生的高校应该划出一定比例的招生指标给农村学生,以保障农村考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机会。”
张志勇认为,从根本上说,国家应该加快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步伐,尽快让城乡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以便让农村学生赶上来,可以在同样的条件下参与竞争,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公平”去保护落后的教育。
自主招生是否应该多招偏才、怪才?
“自主招生已经变味了,在走向原定目标的反面。”一些网友如是说。
这些网友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2003年首次尝试自主招生改革时,教育部门的意图是通过自主招生“选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通俗地说,自主招生是为了给偏才、怪才开辟一条路。但如今北大等高校明确表示,自主招生时更加看重综合素质,不鼓励招收偏才、怪才。
“为什么自主招生只能招偏才、怪才呢?高校应当按照自己的办学定位、学科优势、培养目标来招生,而不只是招偏才、怪才。”张志勇说。
对此,郭子仪也深表赞同:“既然叫自主招生,学校应该有自主权,具体怎么搞,政府最好别管得太细。”
“自主招生的方向是选拔人才,是落实高等教育法、增加高校招生自主权的重要举措。使高校能自主选拔出有各种特长的人才,但这种有特长的人才应该是达标加特长,而不是招偏才、怪才。”周洪宇说。
有不少“同情”偏才的网友喜欢引用钱钟书先生的例子:钱先生当年考大学,数学只考了十五分,但最后因为文科出众,就上了清华大学。现在的自主招生能否如此“宽容”呢?
“像钱钟书那样因特殊才华而进入高等学府的人才选拔方式,应该是在特殊的社会时期存在的;现在是正常的社会发展阶段,选拔有特长的人才也必须基本素质达标。”周洪宇说,“不能因为现在还没有招到特别突出的特长生就否定自主招生,那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实际情况可能是——还没有遇到这样的学生。”
自主招生能否取代高考?
从2003年到现在,自主招生声势越来越大,参与的高校越来越多,参加考试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今后自主招生能否完全取代高考呢?这是很多网友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自主招生本身就是高考改革的一部分。我们要坚持积极、稳妥、有序的改革原则,加快招生多元化步伐。现在自主招生只有5%的比例,今后这个比例应该逐步提高,逐步把招生自主权还给高校。”张志勇说。
朱友林也建议,在以全国统一高考为主要招生形式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利,允许更多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然而,网友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现在高考如此严格,尚且难以完全避免各种人情因素;如果扩大高校自主权,会不会大开腐败之门?
“我认为这个问题要通过公开化来解决。只有公开才能公平、公正。高校要招什么样的人,名额多少,标准是什么,录取程序是什么,这些都应该通过规范性文件向全社会公开,让全社会一起监督。一句话,开展自主招生的高校应该制定符合国家要求的学校自主招生章程,这个章程必须向全社会广而告之。社会各界只有监督高校有没有按照《章程》办事的权利,而没有随意批评指责高校的权利。”张志勇说。
郭子仪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学应该逐步去行政化,尽量实行教授治校,让大学有一种民主、公开、透明的氛围。同时,高校应该改变现在“宽进宽出”的做法,要向西方大学一样“宽进严出”,这样人情因素就起不了太大作用。 (记者 陈玉明、雷敏、黄小希、孙奕、李劲峰采写)
上一篇文章: 奥数培训邪火难熄 奥数热已形成斩不断的利益链条
下一篇文章: 《创业教育中国报告》发布 600高校开创业教育课
|